【读书吧】之二 王玉兰:以记录者的姿态独立思考文字的空间

03.05.2016  15:58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著作。一部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定是融入了许多作者的生活阅历、生活感悟和感情色彩。写作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人生百态,笑对生活。用情感去写,用心灵去写,用自己作品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人的气质,陶冶他人的修养。这就是一个作家写作的目的!

  ——题记

  王玉兰

   人物档案:王玉兰,笔名,寒月。青海省湟中县人,现居黄南藏族自治州,黄南报社副总编辑,喜爱文学。代表作有  《一季的思念》、《音乐是一种瘾》、《听,风儿送来的南旗之歌》。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刘志强 报道)文字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促使一个人更加坚强地走下去。身在异乡的我们,对家的渴望永远不会停止,也不会因为外面的世界,让我们忘记回家的路。王玉兰,一位媒体人和写作者,她把白天交给新闻,把晚上交给文学,在每一个夜深人静时用一颗平实的心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文字。

   记者: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这门学科的,她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王玉兰: 喜欢文字,缘于我生活的环境,朴实的家庭、家风,勤劳善良的双亲,都是我想描述的对象。我喜欢念旧,怀念过去,怀念一切美好,用文字表达出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感动,是文字让我的心有了归宿。谈文学我是不敢轻易下结论的,这种真实的东西,来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就如同在天空中飘荡的云朵千姿百态;如同花园里生长的花儿色彩斑斓。我觉得其本质的丰富多彩,使我无法对其定位。在我心中,文学是千变万化的,是壮阔神奇的,是精微细致,是缤纷热烈的,也是深沉肃穆的。她的魅力不可估量。

   记者:作为作家您主要关注些什么?在作品中您希望表达一些什么?

  王玉兰: 谈到作家这个名词之前我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我首先是一个记者。因此,我首先要做好一个真正的,真实的记录者,然后再谈文学。文学、作家,这些概念离我还很远,甚至可以说是遥不可及。作为一个记录者,我喜欢关注真实的生活,身边的感动,亲情、友情、爱情,各行各业一切具有正能量的、积极上进的东西都是我想关注也愿意关注的主题。

   记者:热爱文字的人都喜欢写作,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写作的,还记得第一次写作的情景和第一次投稿的情景吗?

  王玉兰: 真正喜欢上文字大致是我在读高一的时候,具体说是源于我的语文老师。一篇描写《小草》的散文成为写作生涯的开端。他的鼓励、认可给了我很大的动力。第一次投稿是1993年投往路遥全国文学大奖赛的稿件,是一首名为《淡淡的》小诗。内心忐忑、羞涩,最后获得大赛的优秀奖,虽然不是什么大奖,但给予我的却是无限的写作力量和勇气。

   记者:写作是一件孤单的事情,您的那些作品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写的?有什么特定的时间吗?

  王玉兰: 写作的确是一件很孤独寂寞的事。很难忘记20多岁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异乡为所谓的信念坚守的那些日子。我的小屋里没有电视、没有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唯一陪着我的就是一台收音机。听着歌,唱着曲,写着忧伤的文字,现在想起来,基本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写出来的,有时还会伴着泪水。当然,我写的有些不成文的东西和片段有时也是随即的。

   记者:您写了那么多赞美家乡和生命的诗,最喜欢自己的哪一篇文章,她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王玉兰: 落叶归根,是所有中国人的乡土情节,当然我这个年龄是不应该说什么落叶归根之类的话。但不得不承认,我恋乡、念家情节很浓,是家长的一草一木给予我生命。我的父母根植于此,我的生命根植于此,纯朴的土地,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生命之树就是从家长生根发芽的。我比较喜欢《行走的年》这篇短文,是为了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记录下父母的一生,尤其是记录母亲短暂的一生。其实,文中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和情节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是有点遗憾。

  王玉兰

   记者:近期和远期有什么新的打算吗?在中国的作家里,特别喜欢哪些作家?

  王玉兰: 随着自己的心走吧,很想以一个记录者的姿态为自己留点独立思考文字的空间,但无论是我的生活阅历还是写作水平与很多老师和前辈还远远不及,我必须要不断进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字。我是比较喜欢路遥的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他的作品直击我们的心灵,他对于文学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也着实令人阅读之余感动不已。

   记者: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您是如何看待纸刊和网络文学的?具体谈谈您的想法?

  王玉兰: 比起网络文学作品,我个人更喜欢纸刊。可能跟我是纸媒记者有一定的关系。目前,由于文化消费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网络文学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似乎是胜于传统纸刊的,网络明星化偶像化的效应,其读者群体是低龄化的,但纸刊也有自己的受众,各有优劣吧。另外,纸刊内容上的精致我觉得是优于网络文学的。其二,网络文学在形式上与纸刊是无可比拟的。纸刊携带方便使它立于不败之地,纸刊随时随地可以阅读,阅读自由,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技术限制。

   记者:有人说,青海是写作的天堂,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没有喜欢的青海作家?

  王玉兰: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应该说这是一片美丽的充满诗意的土地,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纯朴的乡土文化、人文景观、浩瀚的青海湖景色、清香的农村乡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门源油菜花的相约、热贡艺术的精湛无不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就是再美的语言也表达不完对她的喜爱。喜欢我省的清香、李牧、梅朵、才仁东智等一些老师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者:对文学写作的一点感想?

  王玉兰: 我想,文学之所以会使那么多人着迷,是因为它融入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当我们行走于浮华、聒噪的世界中,有多少东西是能真正沉淀下来的?文学恰恰就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抚平人们内心因为浮躁而激起的皱褶,唤醒人性中永不幻灭的爱与激情,人性中的柔软。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认识美和感知美。文学是一种从心底流淌出的清泉,酸甜苦辣其意自知。在我看来,文学这种无形的东西虚虚实实,是在作家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创造而成的一种情感支配,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