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玉树最后近3万人的期盼

09.10.2015  12:47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发源于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之美誉。世代生活在这片高天厚土上的藏族群众,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也用他们的聪明智慧编织着绚丽多彩的现代化生活。然而,时至2015年的今天,仍有近3万人常年生活在没有电的苦恼中,能够用上安全稳定的大电,成了他们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3万人盼望通电

  “给群众通电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好事,我必须把它做好,这是我的责任!”西尕说的非常恳切。

  自今年玉树州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开工以来,囊谦县香达镇镇长西尕又多了一份职责——负责香达镇11个无电村通电的群众协调工作。

  据西尕介绍,香达镇全镇共有12个村,乡政府所在地以外的11个村都没有电,许多村民都是用太阳能发电照明的。太阳能不稳定,电量也经常不够用,有时候村民就干脆拆下摩托车的电瓶照明,电瓶没电了就装回去启动摩托车进行充电,十分繁琐。能用上充足稳定的电能成了全镇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在得到今年就要通电的消息后,立即告诉了各个村社,大家听了以后都特别特别高兴,有的人已经买好了大电视就等通电了。”西尕补充到。

  今年是青海省最后的无电人口告别无电历史的关键一年,无电通电工程建设得到了青海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工程开工前,青海省政府成立了由省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工程建设中的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由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直接负责。

  “村上的干部协调不了的事情由我们镇上协调,我们协调不了的事情上报到县上,总之不能影响工程进度、不能耽误工期。”西尕说。

  有着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再大的困难也都能迎刃而解。

  1千人不怕流汗

  9月27日,在海拔4300米的玉树州称多县小苏莽乡让多村的河滩上,一台水泵“突突突”地把基坑里浑浊的积水不停地抽往旁边的河床里。水泵旁,施工队长王朝敬正带着9名工人在刚刚开挖成型的基坑里搭设模具,准备赶在天黑前浇筑好基础。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一队骡子驮着竹篓缓缓走来,把施工材料运往现场。

  10天前,王朝敬带着120名工人来到了这里,承担起了新建83.492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的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来到工地后,王朝敬立即将人手兵分两路,从相距近百公里的下秀镇和小苏莽乡同时开工。10天以来,他们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开饭,等到7点天一亮,他们就穿着厚厚的棉衣开始干活。

  “我们要来的时候,就知道玉树这个地方海拔高、气候差,大家都准备了棉衣、棉手套,现在都派上用场了。”王朝敬说。

  然而施工地点大多在海拔高、路途远、气候恶劣的野外,个别工人还是出现了轻微的头痛、胸闷等高原反应。

  细心的项目经理曹久洲提前给大家准备了红景天、藏红花等药品,不舒服的时候服用缓解。而最近让曹久洲感到“头疼”的是,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左右,冰雨夹着冰雹就会倾盆而下,有时候基础浇筑了一半不能中断,大家就披着雨披继续干。

  曹久洲扶了扶镜框,说:“听当地人说,再过不到一个月这里就要被大雪覆盖,我们必须赶在大雪到来之前把隐蔽工程保质保量地干完。”他说话语速很快,头发浓密、镜框宽厚,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显得严肃而谨慎。由于经常在野外工作,29岁的他比同龄人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9月初,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援建玉树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正式启动,在接到工程建设任务后,曹久洲安顿好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便直奔玉树开展工作。

  然而,曹久洲只是奋战在玉树高原上的近1200名电力建设者中的一员。

  2015年,为彻底消灭玉树无电地区,让玉树州最后的近3万农牧民在今年年底前彻底告别祖祖辈辈依靠酥油灯照明的历史,用上源源不断的大电,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分两个阶段实施79项援建通电工程,覆盖了玉树州所有无电区域。

  第一阶段对玉树市、称多、囊谦县实施10千伏电网延伸工程,基本消除无电地区。其中,仅称多县新建10千伏线路285.1公里,低压线路163.07公里,新建配电变压器81台,总容量3.86兆伏安,新建下户2300余户。第二阶段将加快完成玉树市,称多、囊谦县35千伏项目和10千伏及以下配套电网延伸工程及州杂多、治多、曲麻莱县无电用电项目。

  玉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帮扶援建工程是服务青海广大农牧民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对当地的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更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接到任务后,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举全公司之力稳步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做好这件惠民事儿

  此次援建工程中,玉树市、囊谦、杂多县35千伏输变电工程均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实验区或缓冲区施工,施工难度之大、环保要求之高,对工程建设者来说,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

  在杂多县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一处施工现场,除了30余名电力建设者外,还有一群特殊的参建者——一群由8头骡子组成的驮队,承担材料运送的任务。

  据该处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针对环保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国网青海省电力省公司研究出了一套十分有效的措施。对于设计要求恢复植被的地方,施工人员在开挖前都会先铲起原有植被,并进行妥善保存,使用完毕后再移回原处;而对于不可恢复的地方,则采用平整、覆盖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破坏。对于陡坡上的塔位,在基坑开挖时,施工人员把土石装在编织袋里集中堆放,从而防止破坏原来的生态。

  由于大部分施工点都位于草山深处或山坡上,如果材料运送车辆直接开进去的话,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碾压破坏,于是施工人员找来了驮队,运送材料的任务就由这些分布在各个施工现场的特殊的参建者来完成。

  “国家电网公司来的人,一部分栽电杆,一部分拉线,工程进度非常快,我们老百姓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了。”9月29日,笔者电话采访西尕临结束的时候,他信心满怀地说。

  承担此次称多县无电通电建设任务的援建单位负责人辛志刚表示:“帮扶玉树无电通电建设是为广大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办实事、办好事,我们一定会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一定会从各个方面做好这件惠及百姓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