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互助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秘”

13.12.2018  08:30

  青海新闻网讯 “幸福都很相似。”这个说法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不仅是土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土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聚居的地方。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在扩大,而这里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一直没有变。

  奥秘在哪里?两个字:珍惜。因为这里的各族人民都对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收获的每一种美好、发展中的每一点推进都自觉地加以珍视及维护,民族团结的氛围便随之逐渐巩固。

  家变美 人心齐

  厕所建路中,粪水路边流,遇到下雨没法走。这就是互助县塘川镇什字村以前的样子,多少年前该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村民卫生习惯差、乱堆乱放的积弊难除,连村干部都没人愿意当。

  2015年,马玉成当选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就向村里最突出的卫生问题“开刀”。村“两委”班子第一次开会就确定了整治村容村貌的议题,又经过多次开会确定了方案,先从村头马占才家的厕所占道问题开始解决。村干部们上门去做工作,一开始马占才很不配合。“你想想,你家厕所修在路上,一上厕所路过的人就能听见,你心里能舒服吗?”马玉成见他有所触动,又和干部们连续上门劝说,还为他解决了盖新厕所的砖块和水泥。不到一周时间,马占才便将厕所拆除了。随即,另外6家也将占道的厕所拆除了。

  发现这个支书是真干事的,“两委”班子的干劲立即提了起来,不到一个月就在村民大会上宣布了清理道路堆放物的方案,并且告知所有村民以15天为限,乱放的东西不收拾掉就被当成垃圾清理。

  垃圾都被清理到村尾的树林里,马玉成叫所有村民来看,除了从村里清出的垃圾,树林里也是村民的堆放场,其中的乱象触目惊心。他给村民下了通知,到期不把东西拿走,就全部处理掉。这一次再没人以为他是戏言,从第二天开始全村都行动起来,把自家的东西拿走,后来还自觉地来清理垃圾,“我们村干部天天起早贪黑地收拾,村民们看出我们是动真格,也眼见着被清理的地方看着舒心,就都来帮忙了”,马玉成和村民们整整干了19天,才把所有垃圾清理干净。

  多少年来,村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干净的村子,心里的喜爱油然而生。不仅每天自觉打扫门前卫生,还教育乱扔乱放的村民。尤其在进行巷道评比后,热情就更高了,每天不等村里的保洁员上班,就连村里的公共区域都扫干净了。

  路路通 人心聚

  从家到威远镇的中学路有多远?两年前,互助北山的学生若是家里没有车,要先步行一个小时到加定镇,才能坐上到威远镇的班车。现在,互助县汽车运输公司开通了“学生专线”,每周五学生放学坐上车直达村口,周日再如此返回。不仅是学生,在互助县一些偏远山村的村民也能享受到如此便利的出行服务。

  2001年8月,原互助汽车运输公司依法破产后,由职工入股组建了互助县汽车运输公司,主要业务是道路客运,业务范围覆盖互助全县。2014年,公司大力探索人性化服务,复开了威远镇至松多乡、东山乡等偏远乡镇的线路,并逐渐实现通车到村。目前,线路覆盖率达到93%,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我们根据全县的道路情况,设计了班车、专车服务,还在西宁至威远镇高速线路上做了网约车的尝试”,公司董事长汪玉荣说着,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了网上预约的操作:微信关注“瑞驰客运”,进入后就能预约从西宁大学城、万达广场、新宁广场到威远镇的客车,还能享受实时公交、在线检票、在线包车等便利服务,这在全省的客运行业都是领先的。

  不仅线上用心,线下的服务也更加周到。在互助县客运站的候车大厅,只要是买了票,司机就会满大厅地对号,询问行李情况,提前将行李搬上车,还会根据乘客的需求提前调整座位。工作10多年的李师傅觉得,这几年公司对每个驾乘职工的要求都提高很多,安全教育自不必说,对细节的控制明显强化了,礼貌用语、统一着装,少数民族集中乡镇线路上的司机还要学方言。

  一方面是要求高了,另一方面公司给予职工的福利和保障也更加完善。目前,公司为县内外所有驾乘职工都加保了规定外的意外保险,少数民族职工逢节日就会收到礼物,大客车司机上岗即得4800元补助,向心力明显提高。“我们是民族自治县,招聘员工的时候,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少数民族,这一方面是从我们服务的对象出发,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团结氛围的强化”。公司总经理曹伟山觉得,提升一个公司的精神能量,不仅要提高职工的待遇,也要加强大家的沟通和交流。平时大家都在各自的线路上跑,聚在一起的机会少,公司就组织篮球比赛之类的文体活动,增进大家的感情。

  群众对公司的服务越发认可,途中遇到突发情况,都主动伸出援手帮司机解决。“宁互高客”的司机李生福,曾遇到一位癫痫发病的乘客,他提出要先送到医院,全车乘客不仅支持,还主动照顾病人,打电话给其家属,还帮着他把病人抬进医院。

  同乘一辆车最多不过是几个小时的相聚,但服务人员的用心,就会给人一段时间的享受,还能把正能量播撒到沿途各地。客车司机魏东太说:“这是我们为民族团结出的力”。

  勤致富 人心安

  “都说人穷志短,以前村里穷,村民们农闲的时候就打牌、喝酒,妇女们就倒闲话、吵架,日子过得没精神。”这是丹麻镇西丹麻村莫胜山印象中,3年前村民生活的样子。而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开始,村里全铺了硬化路,建了广场、修了新房,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带着全村致富,让村民们朝着向往的生活奋斗起来。莫胜山,就是其中的一位致富带头人。

  莫胜山从种植起家,又发展养殖业,在镇党委、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到目前还酿起酩馏酒,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可谓是一位“多面手”。

  三年前,莫胜山流转了80多亩土地,种了土豆、油菜、小麦,办起了家庭农场——互助盛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起,他在自己的脉硕绿色种植农场率先推广了油菜地膜覆盖新技术,油菜亩产达到320公斤,远高于当年全县油菜260公斤的亩产水平。

  然而莫胜山并非止步于高产,而是琢磨这三种作物还能挖出什么宝。第二年,他带头应用新农技、新农机,购置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施肥机等农机具,修建了马铃薯储藏窖、标准粮食储备库房、晾晒场用于马铃薯的储藏、加工。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莫胜山还不忘帮助村里的贫困群众。合作社里雇佣的工人全都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让他们来合作社打工,他还给村民培训技术,帮助他们用家里的土地赚钱。他的土族乡亲苏发海就是其中一位,“我身体不太好,所以对赚钱的事没啥信心,莫胜山不但雇我当工人,还教给我种土豆的技术,去年全算下来我挣2万多,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如苏发海一样“意外”地赚了钱的村民,也建立了致富的信心,一有时间就学技术、谋发展,自然就没时间干“闲事”了。

  莫胜山也深感村民的变化,他知道村民信任,就更加积极地调研项目,他的家庭农场也成功地与邻近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机互助关系,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今年,他果断开始了4.6公顷的当归和1.3公顷的黄芪育苗,乡亲们闻讯后,基本每家都种了。到10月收成时,统一由莫胜山与药商议价,卖出了高于一般收购价0.3元的价格。村民莫志文高兴地说:“就这药,我今年就赚了将近一万”。

  莫胜山粗算了一下,一年来到他合作社打工的村民约有50人,下一步等他的酩馏酒正式投产,这个数字可能会翻一倍。在这个土汉两族组成的村子,他带动整个村子奔走在富裕的路上,全村都是一副安居乐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