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影像:二战胜利后首次阅兵记忆

26.08.2015  13:00

[摘要]70年前,二战战火刚息。战胜国纷纷举行阅兵,纪念来之不易的胜利。70年前的阅兵是怎样的情境?一张张喜悦的面孔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争往事?阅兵老视频珍惜放送,一起穿越到70年前。

加拿大 45300名士兵没有回到家乡

二战后期,最早进行胜利阅兵的是加拿大。1944年末,盟军解放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迪耶普,加拿大步兵第2师以整齐的队列方阵进入了这座曾经给加拿大人留下过惨痛回忆的城市。

两年前,盟军曾发起过一场解放迪耶普的登陆战。以加拿大步兵第2师为先锋队的登陆部队,在1942年8月19日突袭被纳粹占领的迪耶普。

然而,登陆战惨败。参与登陆战役的4963名加拿大军队官兵,阵亡907人、受伤568人、被俘1946人,折损率将近70%。

对于这一切,蒙巴顿上将后来评价说:“在迪耶普奇袭中每伤亡1名士兵,在诺曼底登陆中就能少伤亡10名士兵,迪耶普奇袭就是诺曼底登陆的前奏。

为了告慰在迪耶普登陆中牺牲的战友,加拿大步兵第2师选择在这里举行胜利阅兵。进行阅兵检阅的是亨利·克里勒中将,他是步兵第2师所属的加拿大第一集团军的司令。

阅兵当天,无数迪耶普市民涌上街道、爬上房顶欢迎加拿大军队。

阅兵结束后,步兵第2师的官兵和迪耶普的市民们来到了郊外的烈士公墓,看望2年前为解放这座城市而牺牲的英雄们。

加拿大在二战中总共向欧洲和亚洲战场派出了110万军队,当时加拿大的总人口数为1126万,参战人数达到了十分之一,其中有45300名加拿大官兵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Wait for me daddy”,摄于1940

苏联 永远的“喀秋莎

1945年6月24日,苏联举行了著名的红场大阅兵。那天莫斯科是雨天,据说有人提议阅兵式延期,但斯大林没有同意。

参加阅兵的,都是苏联红军中的功勋战士。

阅兵前,朱可夫将军骑着白马检阅了阅兵方阵。

朱可夫将军骑马阅兵的形象,在199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被铸成雕像,矗立于红场北侧。

排在阅兵队伍前列的,是曾被插上柏林国会大厦的胜利红旗。

在胜利红旗的引导下,十个方面军和海军千人混成团,按战争末期战区位置从北到南的顺序,整齐地从红场上经过。

在阅兵中,200名苏军老兵倒持卫国战争中缴获的200面纳粹军旗走过检阅台,最后把这些旗帜抛弃在列宁墓脚下。

这是模仿当年俄军将拿破仑军旗抛在沙皇面前的场景,这一幕也成为红场大阅兵的经典瞬间。

在阅兵的后半段,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重要战役的各类重型武器相继通过红场。

红场阅兵的一个高潮,是喀秋莎火箭炮通过红场之时。

喀秋莎火箭炮,是德国“虎式”、“豹式”、“费迪南德”大炮的克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屡建奇功。最初,由于火箭炮这种新型武器严格保密,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就根据炮身上的字母“K”,把它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喀秋莎”在卫国战争中对苏联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

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伴随着《喀秋莎》的歌声开赴第聂伯河前线,在第聂伯河阻击德军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的战役中,几乎全军阵亡。他们的事迹伴随着《喀秋莎》的歌声在苏联全境流传开来。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1945年4月16日,又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苏联红军开始了对柏林的进攻。前进中,红军战士高唱着《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

美国 窗台上的纽约居民称靓丽风景线

1946年1月12日,美国在纽约举行大规模陆上胜利阅兵。第82空降师的13000名官兵参与了此次阅兵。阅兵方阵从华盛顿广场出发,前往第五大道,据报道总共有4英里长。

指挥阅兵的,是第82空降师师长詹姆斯·M·加文,他是二战期间最年轻的少将将军。

参加阅兵游行的还有空中的C-47 运输机编队。

正是C-47 运输机,在1944年6月5日晚上,运送了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和英军第6伞兵师的主力参与诺曼底登陆。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第82空降师持续作战33天,共歼灭德军3个师,击溃2个师,击毁坦克52辆,大炮44门,圆满完成掩护步兵登陆的任务。而自己也损失惨重,人员从11770人减到5492人。

凯旋回国的第82空降师,受到了纽约市民的热烈欢迎。他们的阅兵游行,在庄严之外,又多了一份热闹与温馨。

热情的纽约市民爬上楼顶、窗台,集体“围观”战斗英雄。

负伤的士兵也在人群中向自己的战友致敬。

摄影师365度抓拍阅兵战士的飒爽英姿。

小狗混入了阅兵方队中。

英国 在战火摧毁的道路上狂欢

1946年6月8日,伦敦分外的忙碌。

消防员在认真检查消防设施。

皇家卫队在清洗马匹。

市民们纷纷涌上街头。

就连国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伊丽莎白公主、玛格丽特公主也离开了白金汉宫。

忙碌的伦敦城在迎接一个重要的时刻——盟军胜利大游行。为了庆祝二战胜利,英国、同盟国和大英帝国的成员国共同在伦敦举行阅兵。

阅兵打头阵的是英国参谋部和盟军最高指挥官组成的方阵。随后是机械化部队方阵。他们从摄政公园出发,经伦敦塔桥来到林荫路再到海德公园。

在队列行进的过程中,还能见到道路两旁被战火摧毁的建筑。

同盟国和大英帝国各个成员国,也在国旗的带领下,列队穿过伦敦城。

随后是文职机构方队和护士方队。

二战中的英国王牌飞行员道格拉斯·拜德所率领的300架飞机也从空中飞过。

在主席台上检阅的,是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后伊丽莎白。

这位口吃的国王在1939年发表了著名的“与民同在”的演讲,“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可能是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们必须保护自己保护国家……我们必将胜利”,激励了战火中的英国人民。

参加检阅的,还有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

这位在战时高呼着“永远,永远,永远,永远都不放弃”的铁血首相,带领英国人民保卫了国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阅兵式结束后,人群涌向泰晤士河两岸和威斯敏斯特桥,观看国王乔治六世一家在泰晤士河巡游。最后,伦敦市中心燃起了焰火,狂欢的一天这才结束。

我们不怕死亡,只是怕被遗忘。”斯皮尔伯格曾引用其父亲的话这样形容二战老兵的心境。不论是70年前的阅兵,而是今天的纪念,不能遗忘的是那些曾为人类和平牺牲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