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言:发展五个金融 服务四个转变

27.02.2017  22:36

省委提出的“四个转变”新思路,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的根本抓手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银行监管部门,青海省银监局践行“四个转变”新思路,就是要引领全省银行业全力打造“绿色信贷、双基联动、银团贷款、投贷联动、银税互动”五大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丝路金融、科技金融、小微金融”五大金融,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守底线思维控风险,以钉钉子精神抓服务,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中实现银行业转型发展。

一、打造绿色信贷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制高点和平衡点。发展绿色金融,既是银行业有效服务青海生态强省和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也是银行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自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最大价值、最大潜力和最大责任之所在。为此,近两年省银监局通过深入开展“银行业绿色信贷示范年”活动,构建绿色信贷发展长效机制,推动了全省绿色信贷快速发展。2016年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2028.11亿元,同比增长24.75%,绿色信贷覆盖率达到35.48%,遥遥领先全国水平。下一步,省银监局将加强监管督导和考评,引领银行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信贷合规文化,制订绿色信贷专项资源配置计划、相应发展目标、关键举措和保障机制,形成完整的绿色信贷发展规划,持续加大对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态工程、重点环境整治项目和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及绿色循环低碳、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确保青海绿色信贷增量、增幅和覆盖率逐年提升。同时,充分发挥省绿色信贷发展联席会议的作用,推进绿色信贷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推动形成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增强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和推力。

二、打造“双基联动”品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青海集西部、民族、贫困于一身,发展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面积占比都在高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近两年省银监局积极探索和试点推广“双基联动”模式,全省银行业发放的47亿元“双基联动”贷款目前未形成一笔不良贷款,实现了多方共赢,形成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青海经验,全国多个省份都在学习推广青海“双基联动”模式,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力。下一步,省银监局将着力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工作协作,完善信贷资金和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的政策配套和协同联动,加大“双基联动”富民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工作监管考评力度,指导银行业机构全面落实《“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推广规划》,着力以“双基联动+高原特色产业”模式推进产融一体化,支持生态畜牧养殖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和特色文化业发展;以“双基联动+精准扶贫”模式,精准把握扶贫信贷需求,助力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双基联动+创业就业”模式,加强信贷资金和县域再就业担保基金等财政资金的协同联动,支持农牧民群众创业就业;以“双基联动+县域信贷补短工程”模式,持续引导资金回流农牧区;以“双基联动+基层党建”模式,使“双基联动”成为强化“三基建设”的有力抓手,持续推进“双基联动”向纵深发展,努力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现“双基联动”全覆盖。

三、打造银团贷款品牌,大力发展丝路金融。 青海在“一带一路”建设、支持藏区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人文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围绕互联互通、贸易融通、节点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按照差异化理念以银团贷款方式予以强化支持,既是拉动经济增长和防范大额授信风险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有效抓手。为此,近两年省银监局着力指导银行业以打造银团贷款品牌大力发展丝路金融,目前全省银团贷款余额708.61亿元,支持项目43个,银团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2.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一步,省银监局将继续引领全省银行业主动对接我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大城市、大工程、大项目、大企业,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开展联合授信,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一是切实发挥银行业债委会的作用。加强银政联动、银企联手、银银联合,建立企业授信总额管控和贷后联合管理机制,通过抱团控险,联手支持,同步实施稳贷、增贷、续贷和还贷等措施,在改善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等方面共同决策,一致行动,有效发挥银行业债委会稳预期、稳信贷、稳支持的定心丸作用,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主动防控金融风险。二是稳妥实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银行业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指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市场化债转股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落实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指导银行业落实好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有效益、有竞争力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区别对待继续给予支持;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低质低效、无法转型、丧失市场的“僵尸企业”,稳妥有序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或市场出清,充分盘活沉淀在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将新增和腾挪出的信贷资金投向对我省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新兴产业等高效领域。

四、打造“投贷联动”品牌,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引导银行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将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倾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青海的新动力、新动能。为此,近两年省银监局指导银行业积极借鉴发达省份“投贷联动”试点经验,努力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目前全省科创企业贷款238.26亿元,同比增加19.31亿元,逐步发挥出金融对全省科创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下一步,省银监局将指导银行业做好各项制度、环境、配套政策和防范风险的准备工作,积极争取纳入全国“投贷联动”扩大试点范围,为青海科创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环境。建立适应科技金融需求特点的经营管理与考核体系,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组建科技金融专业团队,对科技信贷实施单独标准、单独评审、单独流程、单独考核,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经营特征和需求的业务营销和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加强与境外子公司或者同集团下境内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风投机构的合作,探索创客中心、先投先贷、先贷后投、即贷即投等有效的“投贷联动”服务模式,为青海“百项创新攻坚”项目、“重点产业科技支撑”项目、“双倍增”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生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工程及光电新材料、光伏制造、生物医药等科创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支持。

五、打造“银税互动”品牌,大力发展小微金融。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有序推进,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对于扶持和吸纳更多生态移民创业就业,确保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意义重大。为此,近两年省银监局指导银行业以打造“银税互动”品牌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推进小微企业纳税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有效衔接,对守信诚信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或直接给予信用放款,推动了小微信贷快速发展。目前全省与税务部门签订银税合作协议的州地县银行已有72个,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14.9亿元,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贷款增幅连续实现了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政策目标。下一步,省银监局将围绕把“银税互动”模式全面落实到县一级,进一步健全“银税互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专门统计制度,加强专项督导、监管考核和通报,开展经验交流,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扩大“银税互动”覆盖面,提升“银税互动”的品牌效应。在指导银行业全面发展小微企业信贷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伸网点和服务,重点加强对生态移民城镇网点资源、信贷资源、管理资源的倾斜和有效供给,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积极发展生态移民安置房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三权”抵押贷款,加大对生态移民创业和吸纳生态移民就业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生态移民城镇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生态移民城镇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流程、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举措,切实解决生态移民城镇小微企业“融资慢”问题,持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获得性,确保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政策目标。(省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秦汉锋)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