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2017“两会”报道】(九)十个矿泉水瓶能干啥?青藏线上的绿色驿站告诉你!

15.03.2017  00:31
“绿色驿站”鸟瞰效果图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十个空矿泉水瓶能干啥?可能你不会在乎这些只能卖几角钱的垃圾;可能巧手的你能用这些做成一个简单的手工艺品;也可能你会觉得这些“干不了啥的废物”只能扔掉。然而,这个问题在今年7月即将投入运行8个青藏线上的“绿色驿站”里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也会更有意义。

“绿色驿站”局部效果图 “绿色驿站”效果图   今年“两会”上,格尔木市政府在向老百姓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出,要在“青藏公路沿线垃圾收集站及公共厕所8个”。青藏线是西藏运输大动脉,曾经90%以上的进藏物资都是通过青藏线进行转运,数万货运车辆和游客私家车昼夜不停行驶在这条道路上。青藏线近2000公里,其中250公里穿行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可以说,青藏线的环保问题关乎的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更好、更健康地维持下去。

  当车辆从每一眼都可以作为电脑桌面的青藏线驶过时,留下的除了人们的憧憬与震撼外,饮料瓶、塑料袋等等生活垃圾也或多或少地被留在了这雪山草原间。2013年10月16日至18日,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40名大学生、绿色江河志愿者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了“清洁青藏线”垃圾调查、清理活动。垃圾调查总数为159187件,除了金属垃圾以外,其他几乎都为食品、饮料包装及其他生活物品包装,占调查垃圾总数的97%。

  这些垃圾不仅破坏草原景观,还污染可可西里草原及长江水源地,更直接对家畜和野生动物造成危害。在居民相对集中的城镇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硬件设施相对容易,但怎样对分散在方圆数百公里草原上的垃圾进行收运、处置却是一大难题。

  沱沱河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填埋场虽然已经建立,但实际运行效果不甚理想,造成填埋设施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未能配套解决收运问题。此外,青藏线沿途居民点稀疏,人烟稀少,分散设置垃圾填埋场不便管理,投资及成本较高,地方经济难以保障是另一个原因。

垃圾分类 垃圾回收分类

  青藏绿色驿站是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企业补充的沿着公路沿线建立的垃圾回收站。其中,政府承担主要基础建设资金和基本运转费用,民间机构动员社会公益资金的参与及以志愿者为主体的低成本运营管理团队的组建,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盈利作为补充,实现“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的垃圾收运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为生态脆弱区域的青藏高原探索一种新型的垃圾收运模式。

  青藏绿色驿站以垃圾回收为主,兼顾提供长途货车司机、自驾车游客短暂休息和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宣传的公益性站点。其中,青藏绿色驿站一期在青藏公路青海境内格尔木到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沿)420公里路段建立8个站点。

  绿色驿站将为过往的车辆提供免费厕所、免费热水、免费网络、免费充电等公益性服务,吸引长途货运司机、自驾车游客短暂停车休息、拍照、喝水、上厕所,并把自己车上的垃圾投放到绿色驿站的垃圾分类回收箱,换取各种特色宣传纪念品,力求“垃圾不落地”,减少“车窗垃圾”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各个站点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过垃圾分类、压缩打包,借助青藏公路空返车辆的廉价运输,把可回收垃圾运至格尔木长江源村垃圾回收站进行集中处置,使用垃圾车辆把可降解垃圾运至周边垃圾填埋场处置。这种探索“分散收集、长途运输、集中处置”的垃圾回收模式,将为青藏高原的垃圾回收树立一个典范。

  有三十多年环保工作经验的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杨欣,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环保工作当中来,真正做到‘走千里青藏线,做高原绿色使者’”。

海拔5000米的风雪中捡拾垃圾的志愿者 回收牧民送来的垃圾

   本文图片由绿色江河江源环境保护促进会杨欣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