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你准备好了吗?

20.11.2015  18:5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京闭幕。会议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然而,对于适龄生育人群而言,这项政策究竟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记者就此采访了德令哈地区70、80后父母。

  再不生就没机会了

  “我已经38岁了,再不放开两孩,这辈子肯定没机会生了。现在终于等到了,谢天谢地。”10月29日,五中全会宣布全面放开两孩,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德令哈市某单位上班的小刘欣喜万分。

  小刘说,她的儿子今年8岁,从很小的时候,就要求妈妈给他生个弟弟陪伴他。“每当看到孩子独自玩耍非常孤独,又想到今后要为照顾4个老人而奔波时,这种心酸和无力感非常强烈。”“为了再要一个孩子,身边有人选择‘偷生’,或迁户口到农村。”小刘说,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生两孩,她和丈夫也对生两孩做好了心理准备。她每天坚持运动,就是为在政策允许时要第二个孩子做准备。

  家住河西的王华本已放弃生两孩的想法,因为她和老公都是公务员,违反政策生育意味着丢掉饭碗。王华来自农村,从小和姐姐、哥哥感情特别深。如今,几家人的关系依然很好,她和爱人没时间照顾孩子时都是姐姐、哥哥们帮忙。可到了自己女儿这一代,却无法体会到这种手足情深。“孩子未来也少了份支撑”,这是她最大的遗憾。“现在好了政策来了,我们准备抓紧时间要老二,让孩子将来也有个伴。”王华充满期待。

  生与不生很纠结

  80后的黄莉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她认为80后是最不容易的一代。“刚出生的时候争床位,入幼儿园的时候争小红花,找工作的时候挤破头,买房的时候房价攀升。”

  因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黄莉不想生二胎。可是看到孩子每天不是泡在动画片里,就是一个人混在玩具堆里,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玩具自言自语,感觉一个孩子真可怜,没有玩伴。“等长大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扛着,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生与不生两孩,对我们来说很纠结。”小孙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现在第一个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小孙说,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而且没时间照顾。她和老公都有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照顾现在这个孩子都有点吃不消。“再生一个孩子,我和老公要照顾4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压力山大啊。”

  一个孩子足够了

  “坚决不要老二。”今年37岁的祁燕是德令哈市某企业的一名员工。她的爱人有个哥哥,她自己有个姐姐,目前夫妻二人带着5岁的孩子与80岁的婆婆同住,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

  “不要二孩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再负担1个孩子,现在就一个孩子都让我忙得焦头烂额,我每天都是单位、幼儿园、家往返跑,真是力不从心啊。”祁燕说,家里目前是标准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一方面老人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幼小阶段,也需要家长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对孩子的教育更倚重学生的家庭教育,无论是校园活动还是幼儿的基础教育,都需要家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经济因素也是一项重要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养育和教育孩子所花费的金钱也在不断增加,经济压力确实不小。”她说。

  有人粗略计算了一下,养育一个孩子至少要十几万,高额的经济费用也使一些人感到再次生育的压力之大,也坚定了不要老二的决心。此外,一些传统观念也给一些妈妈带来深深的忧虑:“一个男孩将来压力就够大了,万一再生个男孩那就真要吐血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养育成本太大。”也有人想再换一套能住得下两个孩子的房子以后,准备再要二胎。

  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其中,生育率过低成为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加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和缓解老年扶养负担;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平稳增长,焕发社会活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