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北区:奋发图强发展驶入新航道

25.02.2016  16:06

  今年既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城北区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都将发生新的变化,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北区将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融合发展,加强城乡统筹,注重区域协调,努力构建集约高效、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走出一条具有北区特色的城区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建设“幸福西宁”贡献力量。

  从供给侧发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今年,北区将围绕区域农业产业特色,重点做好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耕休闲观光示范园建设,将大堡子地区打造成都市现代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观光带。依托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加大与社区农村联动,探索建立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流通及农超对接体系。围绕陶北、汪家寨新村建设,挖掘农耕文化、河湟文化潜力,打造青海河湟文化特色村落,加快建设西川河湟文化主题片区。依托西川老工业基地,探索大堡子地区工业配套集聚区建设。围绕服务园区,加快高新技术转化运用,重点发展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推进高新技术孵化园建设。

  突出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培育。精心谋划小桥现代核心商贸区及高端居旅休闲文化区、北川河中心区域2.7公里商务休闲观光带建设。着力打造“双创”聚集区,持续加大全区创新创业“智力”供给和储备;制定扶持聚集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促进新兴产业与资本对接,为企业开辟新的资本市场通道。在平台搭建上,要加快实施城北中小企业创业园、创业创新大厦、农民创业城、创业特色街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民惠创业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扩内需、促投资,优化投资需求结构

  投资仍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北区将坚持把项目、招商作为拉动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区域经济开放、协调发展。抓好今年总投资250亿元、203项市、区重点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建设ABC三级分层谋划、建设和管理制度,力争A、B类176个项目全面开工,27个C类项目积极对接,创造落地条件。特别是要全面推进朝阳广场改扩,学院路等7条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建北、博雅小学等校园改造,农村污水管网,23条市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

  最大限度加大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等争取力度。当前要紧抓市政府两批23亿元专项建设资金债的机遇,全力开发、储备、实施一批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继续对区属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工作实行奖补挂钩办法,努力做大财力总量,确保全年专项资金总量增长20%。

  抓改革、促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北区将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做好“三定”后机构精简并改各项工作。区级行政服务中心要整合服务窗口资源,探索信息化办公和大数据并联,力争成为省内一流服务大厅。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引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医疗、护理、评估、仲裁等民生服务。继续加强政府购买食药、物价、环保、综治、安监等服务的力度,将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环卫清扫等有关基础设施服务队伍进行整合,力争环卫清扫保洁、城区绿化、市政设施管护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探索北川河四村农村社区化进程,全面构建“社区四位一体”新模式。

  抓生态、治污染,提升绿色发展

  围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新北区。深入实施“以绿惠民”工程。加快街头绿化提档、社区增绿见景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实施5000亩南北山三期生态绿化和小酉山绿廊建设。加快城区重点区域的植树造绿、景观建设等生态绿色屏障工程,重点做好锦绣江南等两个社区增绿见景,小桥大街、天津路、朝阳东路及朝阳广场景观提升改造,全面规划祁连路高架周边、海西西路道路沿线绿化提档工作。同时,积极营造高铁两侧高标准生态环境,构建“两川三岸”生态景观长廊,营造“三环”生态“绿肺”。

  持续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效能,健全完善空气质量预警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智慧环保”实时监控系统,下大力气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工业企业的管控,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要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淘汰转移冶金、建材等高能耗和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全力提升空气优良指数。

  抓扩容、提品位,城区快速建设发展

  推进“畅通城区”建设。打通门源路等“主动脉”,确保门源路、毛胜寺路等“外环内网”重点道路项目年内开工,打通交通堵点。积极拓展新路网,全力推进德勤路等6条小城建道路建设,提升改造朝阳东路、天峻路、老宁张路等3条道路,解决交通挤点。合理设置物流园内交通标志和信号灯,加大警力配置,序化物流园区交通管理,规范交通乱点。

  加快“老三线”家属院改造步伐,确保西宁特钢、一机床厂和工具厂等3268套棚改项目及省轻工机械厂家属楼、省木材厂家属院等住房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全力推进8866套老旧楼院棚户区综改工作。抓严抓紧新村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陶北、汪家寨等5个新村建设启动,朝阳村四期、小桥一期、毛胜寺二期等项目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加大城区亮化,实施小桥大街街景亮化、北山土楼观、锦绣江南片区等灯饰亮化升级改造。

  补短板、促共享,让群众享民生福祉

  把民生改善作为共享发展的“第一追求”,完善养老、救助、社区专项服务等工作。全面深化“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新服务。年内完成青海省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卫计计生服务水平,围绕打造中医推广示范区。积极搭建卫生和计生信息平台,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推进村卫生室提标升级工程,实现标准化建设率100%,村(社区)卫生服务点提供中医药服务率90%以上。

  并把城市工作的要求与旅游标准化创建进行有机结合,引导涉旅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深挖旅游文化软实力,全力打造西川河湟文化主题片区。要配合做好沈那遗址公园项目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实施城北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全力提升大墩岭徒步赛事品牌影响力。

  加强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机制,力争建成覆盖全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的非现场电子监管网络,创建青海省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