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共创和谐美丽家园 ——生态海东行系列报道之二

19.08.2015  12:01

  为着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今年,海东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重要指示和市委专题会议的安排部署,高标准、严要求,“山、水、农、村、气”治理齐头并进,让保护和治理工作走在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前列。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海东市不断加大绿化力度,扎实开展湟水河流域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天保”及“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灌溉、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完成“治山”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在“治水”方面,全面加快推进公伯峡、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南、北干渠项目、平安文祖口水库、民和积石峡水库灌溉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继续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另外,抓好小流域治理为主的生态工程,集中力量加快实施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黄河、湟水河流域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重点实施好沿湟四县(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并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示范项目,建设沿湟重点乡镇和人口集中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和互助、平安、民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乐都10万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循化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湟水水质达到四类标准,黄河干流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同时,加快大地湾、蚂蚁山、平安心等湿地公园建设进度,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为打好“治农”牌,全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建设以“黄河彩篮”为重点的一批菜篮子工程建设基地,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生态农牧业。同时,加快经济林建设步伐,实施好“沿黄百里经济林长廊”项目,重视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建设,精心组织和实施好林下经济项目。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家庭农牧场建设,实行“种养结合,草畜联动,发展种草养畜、秸秆利用、畜肥还田”一体化的循环生态畜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步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等项目,“治农”也“治村”。

  在“治气”问题上,全市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扬尘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和煤烟治理,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扩大县城、重点乡镇的天然气管网改造及延伸辐射。做好工业烟粉尘污染防治和部分高载能企业污染深度治理。目前,海东市已完成人工造林17.58万亩,封山育林11.1万亩,绿化面积20平方公里,平安王家庄、互助柏木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明显;完成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174公里;同时,2个美丽城镇和126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进展良好。122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17个村实施村庄绿化,193个村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1%,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