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海东递出一张“湿地名片”

13.03.2017  16:04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水文、净化水质、抗旱防涝、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海东市更加注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利用湿地资源,多措并举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着力打造生态海东新亮点。

湿地之“

初春,沿平安高铁新区向西大约两百米,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平安心湿地公园。

沿着蜿蜒的木栈道一路走去,随风摇摆的芦苇、闲庭信步的行人,在湿地独有的景观的映衬下,绿色环水的湿地面貌便一一呈现。盛夏时节,漫步于公园内,树木、草地、小桥、栈道和湖泊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滨水景观带,偶尔一两只水鸟蹁跹飞过,更增添了几分生趣……这样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不禁让人对湿地公园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2016年,以“古之驿站,今之憩湾”为主题的平安心湿地文化公园建成,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有机结合,营造了包容互助的文化场所、积极开放的公共空间,形成了具有历史记忆的现代新城区景观。自开园以来,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家住高铁新区的市民马晋说:“湿地公园风景独特,夏天野鸭成群,是丰富市民休闲娱乐,亲近大自然最好的地方。

近年来,以生态、休闲、水景环境为特色的湿地公园,已逐步成为海东市民日常游憩、生态旅游休闲、婚纱摄影等的良好场所。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但增加了城市绿地体系中湿地类型的内容,丰富了城市生态文化的内涵,而且湿地公园独特的生态景观和自然感受也将提升海东作为河湟文化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环境品质,促进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的建设进程。海东市还将以湟水河沿岸湿地公园和慢行系统建设为契机,打造百里河湟文化旅游体验区。

绿色飘带”提升城市新形象

一条“绿色飘带”将两岸的休闲文化长廊串联起来,加上道路周边的防护林和分地块内的绿化系统,共同交织成一个生态绿网,形成一个生态有机体,这便是柳湾城市公园——水系景观。

柳湾城市公园位于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柳湾村,北临湟水河,东临平安新城,南临兰青路国道,西临硝沟。“”是柳湾城市公园的最大特色,建设水系长达3.2公里,沿线绿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种植乔木2.9万余株,地被植物1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3万平方米。

实践证明,湿地综合效益明显,它不仅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同时具有环境教育和提供旅游服务等社会效益,在城市迅速扩张的时代背景下,保留一块生态环境良好、持续性较强、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湿地,足以有效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实现海东市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柳湾城市公园北侧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合理、多样的休闲活动,而南区景观带以台地景观河滨水集会健身空间为主,融入了企业文化展示、时尚休闲、市民休闲等功能。园林式城市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载体,将生态景观、文化娱乐、游览观光和生活居住等公共空间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海东城市形象,能极大地推动经济建设。

打造生态海东“湿地名片

2014年9月,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评估专家组对海东市乐都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考察。

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乐都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至此,历时两年的乐都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申报工作圆满成功。

2016年,乐都大地湾湿地公园项目范围内的湟水河干流堤岸治理、溪流湿地治理以及乱滩整治等部分完工。

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海东市乐都区境内的湟水河河谷地区。公园西起兰西高速与湟水河河道交汇处的河滩寨桥,东至109国道与湟水河河道交汇处鲁班亭大桥,南、北界线主要以湟水河河道为界,包括南北两侧的5条常流水支流。规划总面积609.90公顷,划分为湟水河滨水景观带、水塘湿地游赏片区、民俗文化体验片区、农田观光片区及休闲游赏片区。

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主阵地,乐都大地湾湿地公园具有典型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区域内水系发达、植被丰富,湟水河河道两岸引种的各种花木与人工湿地人工种植的芦苇、菖蒲及荷花交相辉映。这些花草,不仅是诗情画意美景的“主角”,更是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的“治污能手”。丰富多样的湿地植物资源,使大地湾湿地公园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作为海东生态旅游的补充之一,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契合了乐都人文化、生态化的城市发展理念,并将湿地水景、湿地文化、湿地小气候等与城市功能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大地湾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将更加有利于湟水河湿地的保护与恢复,维护区域生态稳定,促进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

生态优先守护湿地之“

随着自然环境的剧烈演变,湿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干扰。为扭转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青海省把保护湿地作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总体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海东市作为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经济区重要节点,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宜居城市,对湿地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生态保护与恢复和生态文化建设有机融为一体,而湿地公园正是这一主流湿地保护理念实践的载体。

在国家全面启动保护湿地工程实施规划的大好时机下,海东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制定了《海东市中心城区湟水河流域生态红线保护条例》,规范各类开发利用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慢行系统、沿河污水治理工程、绿地系统建设工程、泥沙治理工程等,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保障条件。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发挥湿地在净化水质、调节城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生态功能,海东市把加强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美丽新海东的一项重要举措,突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通过规划修编、湿地生态环境的营造和恢复、湿地监测项目的开展,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

通过多年建设,目前海东市城市生态圈得到改善,兴建湿地公园的速度和力度也明显加大。据了解,今年海东将启动建设乐都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平安驿州湿地公园、祁家河古驿公园、南凉遗址公园、三河六岸湿地公园等6处湿地公园。(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