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冬春畜牧业防灾减灾系列报道之一:草纽带防保体系“护驾”环湖牧业越冬

02.03.2015  11:18
核心提示:   从大雪大灾、小雪小灾,到雪后不怕灾、雪后无灾,在冬季寒冷的我省环青海湖地区,近年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饲草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向科技要效益,如今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草&rdquo

   从大雪大灾、小雪小灾,到雪后不怕灾、雪后无灾,在冬季寒冷的我省环青海湖地区,近年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饲草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向科技要效益,如今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草”为纽带的防灾保畜体系,为广大牧民群众发展“民生产业”,筑起了越冬“安全防护墙”。

  “去年10月8日的一场大雪如一道号令,家家户户纷纷储备饲草料,准备牛羊过冬。我家买了14吨干草,9吨饲料。现在已出栏羊260只,剩下的300只母羊可以吃三个月了。”

  2月初,我们走进刚察县哈尔盖镇公贡麻村牧民嘎日旦家,听他欣慰地讲述村里的牲畜何以成功对抗严寒、安全越冬的故事。

  过去几个月,海北藏族自治州多次出现降雪,由于天气寒冷,大部分草原还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牛羊无法在草场觅食。

  然而,让嘎日旦等众多牧民宽心的是:“有了饲草料,现在下雪我们一点也不紧张。十多年来,我们这里因下雪酿成雪灾的情况在持续减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地处青藏高原、气候严寒、枯草期漫长的青海牧区来说,“储备粮草”至关重要,此一举不仅是防灾减灾的一剂良方,还是退牧还草、保持生态平衡和保障冬春季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曾几时,传统放牧条件下,长达半年多的枯草期,严寒和降雪成为我省草原牲畜的“头号杀手”。

  为打破禁锢草原发展的“天然”束缚,增加牧民收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省开始全方位探索防灾减灾有效方法。

  在刚察县鲁援生态饲料有限公司我们看到,工人们在干草打捆机前忙碌着,生产出的一捆捆燕麦青干草堆满了储草棚。库房内颗粒饲料、青储面包草等品种储备达到了5000多吨。“公司已成为环湖地区最大的饲料加工厂,自2013年投产以来,年生产订单颗粒饲料6000吨。现在储备的这些饲料可以满足全县及周边100多万头(只)牲畜一周的应急。”

  刚察县农牧局才让介绍,为提升防灾保畜能力,防患于未然,全县通过自产和周边调运,农牧户目前储备饲草近7万吨,储备饲料7182吨,使畜均保有饲草达50公斤、饲料达5公斤。

  在刚察县沙柳河镇潘保村青青草养殖专业合作社、哈尔盖镇查拉村,还有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村,记者看到统一的新型畜棚内,牛羊满圈。由于饲草料准备充足,厚厚的积雪并未影响牧户的畜牧业生产。

  记者了解到,从加快农牧业基础建设、优化畜牧业生产环境出发,2014年刚察县新建畜用暖棚800栋,面积达到9.6万平方米;新建饲草料房138处,达2760平方米;规模化养殖点发展到了62处。至此,全县近一半牧户的牲畜有了安全越冬场所。

  祁连县还将甘肃省张掖地区发达的农业与本地畜牧业结合起来,利用邻省的40万亩玉米秸秆,建成两家草业公司,进行青储包装和黄草储备,基本解决了生态畜牧业最基础的草饲料供应,做到了有雪不怕灾。

  随着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适时推进,广大牧民实施藏系羊高效养殖和两年三胎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北藏族自治州各县饲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从单一的外地调运到本地种植、生产相结合,青海湖北岸基本形成了以“草”为纽带的防灾保畜体系。

  “当前,正是春羔生产旺季,由于生产母羊和新产羔羊补饲效果好,全州没有出现因雪灾造成的牛羊死亡,羔羊成活率达84%以上。尤其全州实施的藏系母羊两年三胎试验中,羔羊成活率达到98.97%、繁活率为96.8%。户均年增收达到了6.66万元,效果非常明显。”海北州农牧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