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皓的事迹感动了两个省

11.11.2015  09:33

  “寻找西宁、海东、海西、海北、海南、玉树、果洛、黄南好人”、“像牧人一样的省长尕布龙”、“断臂英雄马复兴”、“无手少年黄海坤”……最近两年,西宁晚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不断推出一个又一个榜样,用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青海人物在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助县小伙背着瘫痪妈妈上大学的孝行,经西宁晚报纸媒、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强力报道推送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全国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播,陕西最大的主流媒体《西安晚报》、《华商报》头版用大篇幅报道。

  西安晚报领导激动地说:“感谢西宁,感谢青海,感谢西宁晚报,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白永皓感动了我们两个省,是我们两个省的榜样。”

  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短短两天,有关白永皓的报道在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不断增长,点赞持续升温,评论区更是满满当当,读者们或关心,或鼓励,或赞美……表达着对白永皓一家的无比深情。

  有更多的读者用白永皓的行动反思自己,是不是能用同样的孝心和行动对自己的父母感知孝道,学会感恩。

  有读者说,孝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人文根脉,但在如今社会现实中,不重视、不行孝道的大有人在,白永皓的行为很有教育意义,他的孝行不但给我们青海人做了榜样,更是我们青海人民的精神财富。

  海东市民为他骄傲

  白永皓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在他的家乡海东市及互助县引起强烈的关注,彩虹的故乡因为这样一个“长精神”“长脸”的儿子而人人骄傲、自豪。

  互助县委宣传部在看到西宁晚报报道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互助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白永皓的事迹在短短的时间内,人人皆知,人人称赞,他是孝老爱亲的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互助县将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白家作为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向海东市、全省甚至全国推选。同时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对白家进行帮助。

  他的孝行感动陕西西安

  一个人的孝行,在西安西宁两座古城,在青海陕西两省引起强烈共鸣。

  西宁晚报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渠道使青海、互助、白永皓的美名瞬间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网、腾讯网、新华网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引来点赞一片。

  白永皓求学所在地西安市的媒体更是强烈关注。

  两天来,西安传播力、影响力、号召力最大的媒体《西安晚报》和《华商报》与本报取得联系,先后进行了采访。

  11月5日,两报都在头版用大图的形式进行了导读,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白永皓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西安晚报记者付垚对记者说,在采访中能感受到白永皓是一个乐观、积极的小伙子,言谈举止中充满对妈妈孝心的真情流露,让人感动。

  华商报记者卿荣波为白永皓“哪怕一无所有也要当一个孝子”的孝行深深触动,说“白永皓这娃的确很赞!”

  媒体的报道引来社会关注。

  “这孩子真不容易。”陕西省假肢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想要给白永皓的妈妈提供坐便式轮椅,可以解决上厕所问题,还可以免费给男孩的妈妈做价值五六万元的高位截瘫行走支架,有了支架之后,白妈妈就可以行走了。

  西安曲江临潼度假区管委会也被白永皓的孝行感动,他们已经和白永皓进行联系,表示愿意在大唐华清城给其提供公益性课外岗位,组织志愿服务队,对其家庭进行不定期服务与帮助。另外,安排骊山新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白永皓妈妈进行健康评估、全面检查,并进行免费康复理疗,依托度假区大健康产业项目,待白永皓的妹妹白永倩毕业后,优先安排工作。

  白永皓就读的西安科技大学,看望慰问白妈妈,主动提出减免白永皓的学费,愿意提供住房给白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白永皓和妹妹白永倩的微信里,带着温暖和爱心的红包一个又一个飞来,兄妹俩每天流着眼泪收下这些5元、10元、20元、200元……的红包,他们深知,这些给他们红包的人,很多都是同学,有些同样家境贫寒,需要帮助……

  一个人的孝行,感动了青海西宁,感动了陕西西安。热情善良的陕西西安人民用实际行动帮助这个来自青海、举目无亲的家庭,让他们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善良的力量。在此,我们向陕西西安人民表达由衷的感谢!

  晚报将持续关注

  白永皓事迹经西宁晚报报道引起如此关注是偶然的吗?

  多年来,西宁晚报致力于弘扬“真、善、美”,挖掘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紧扣时代脉搏、时代特征,寻找具有地域特点的青海精神。策划并报道了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活动,如“寻找西宁好人”、“晚报好家庭评选”、“常回家看看”等。

  这些策划报道不仅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还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省委领导高度评价好人评选活动:“西宁晚报寻找好人活动以燎原之势,对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西宁晚报还挖掘报道了一个个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如《像牧人一样的省长尕布龙》,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和反响,西宁晚报多次在《新闻联播》中出现,中央媒体的报道中也屡屡提到西宁晚报。新华社青海分社社长党周评价:“尕省长精神在全国引起反响,西宁晚报功不可没。”

  挖掘报道了《马复兴:用断臂书写精彩人生》,一个无手老师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经本报报道后已成为全国人民广为传颂的佳话,他被选为2007年度CCTV“感动中国”人物,他的精神鼓舞着大江南北的人们,感人至深,催人奋发。

  挖掘报道了《无手少年黄海坤绝境中创奇迹》,一个因为烧伤而失去双手,同时遭受着父母离异、家庭经济极度困难、脸部布满疤痕、至少还得做三次手术等多重不幸的少年,阳光、坚韧,不断战胜自己、战胜命运,用一点点血与汗的付出,换来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成为多少人敬佩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