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职工参加劳动竞赛

03.05.2016  12:43
来源:青海日报

   “十二五”期间,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在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主力军作用。五年来,全省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双增双节、技术革新的职工达100多万人(次);合理化建议41550件,创经济效益7.5亿元;完成技术革新83761项,发明创造41080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全省各级工会以“深化、拓展、巩固、提高”为目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特点,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创建活动从生产型班组向服务型班组延伸,从公有制企业向非公企业延伸,从企业职工班组向重点工程中的农民工班组延伸。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已成为全省统一、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劳动竞赛活动品牌。五年来,授予480面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旗帜。积极开展“六型班组”创建活动,各级工会结合行业、地区、单位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效益型、和谐型、安康型”六型班组创建活动,不断夯实企业班组建设基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五年来,共表彰红旗班组115个,优秀班组长90名。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每年在青海建设急需、技术含量较高、通用性较强的部分工种中举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选树行业、工种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全省各级工会以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储备,培养了一批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涌现出52名青海“工人技术明星”。

  全省各级工会以争当“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为载体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大力开展选树“工人技术明星”活动,积极引导和带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掌握技能、争当高技能人才,营造了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认真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按照提高质量、突出实效、工会作用、扩大影响的要求,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创建工作,加强了评估管理和经验交流,积极探索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的途径。五年来,52名优秀技术工人获得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荣誉称号。2个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青海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全省各级工会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56个。

  依法加强职工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工作。侧重在中小微企业、非公企业开展劳动安全保护“安康杯”竞赛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企业进行劳动安全检查和职业危害检查,确保了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积极参与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企业完善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扩大竞赛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五年来,10232个企业178万职工参加了“安康杯”竞赛活动。评选推荐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259个,优胜班组175个,示范单位5个,安康企业家5名,优秀组织单位25个,优秀组织者40名;评选表彰全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199个,优胜班组180个,优秀组织单位15个,优秀组织者30名。

  各级工会组织大力加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突出宣传劳模典型,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和完善培养、选树、表彰、关爱和激励劳模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努力做好劳模评选表彰及申报推荐、劳模生活困难帮扶、劳模“三金”发放、劳模疗休养和体检等工作,积极帮助劳模解决实际困难,为劳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五年来,17个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共表彰全国“工人先锋号”55个,42人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55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40个集体获得青海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20人获得青海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累计向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发放低收入补助金、特殊困难帮扶金和春节慰问金4626.5万元;组织全国劳模和省部级劳模赴外地疗养30批718名,体检近977名。玉树抗震救灾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颁出80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