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乡村我的家——互助建设高原美丽乡村见闻
青海新闻网讯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小庄村。村口漂亮大气,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门让我们眼前一亮;顺着笔直宽阔的村道向前,红墙白瓦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别具风格,新建成的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漫步村中,仿佛置身于一组民族博物馆建筑群中,让人忘记了这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土族小村庄……
而这个美丽的村庄,早在10多年前就在全省旅游行业小有名气。这是互助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2014年,互助县完成了丹麻镇新添堡、红崖子沟乡张家等25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受益农户达7548户3.1万人。
2014年年初,我省启动以住房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期改善农牧区面貌、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每年确定300个重点村,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全覆盖。
紧抓这个政策机遇,互助县紧紧围绕“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农村住房建设、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土地整治、产业富民、社会管理创新七大工程,投资2.5亿元完成25个美丽乡村建设。
“村里有一品,互助八眉猪;民富新村美,民风淳又朴;团结图进步,共同奔小康。”在台子乡多士代村,多士代村民们传唱着这样一首动听的歌谣。
多士代村紧偎西门河,村庄错落有致,村容整洁、村貌亮丽、富裕和谐,这里不仅是八眉猪养殖基地,更是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多年来,多士代村立足村情,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多士代村的村民不仅收入翻了番,村容村貌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农村文明新风貌也已形成。
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互助县充分考虑村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风民族,突出河湟特色、乡土特色、民族特色,编制完成了25个高原美丽乡村规划。
按照“农村奖励性住房、危旧房改造,要优先满足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的要求,为25个美丽乡村困难群众配套危房改造256户、奖励性住房1684户,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实施村道硬化、人畜饮水、村庄亮化、村级文化广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信息网络、文化体育等工程,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25个高原美丽乡村共硬化村道51.36公里,建成群众文化广场25处5.67万平方米、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5处。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大,乡村生活环境也在不停优化。互助县大力实施了以清理垃圾、淤泥、路障,改造水、路、厨、厕、圈,治理柴草乱垛、棚圈乱搭、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和畜禽乱跑的“三清、五改、治六乱”村庄环境整治工作。25个高原美丽乡村共绿化村道248公里,绿化广场、休闲地、空闲地135亩,并栽植绿植、配置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
生活条件好了,农民的精神气儿也足了。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保障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同时以乡镇为主体,深入开展文明村庄、文明巷道、文明家庭以及美丽小庭院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姚马村、魏家滩村、下山城村、关家山新村、索卜滩村……在互助县的美丽乡村里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土乡儿女对家园的热爱,他们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追逐着建设美丽富裕家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