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交响——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乌兰篇

08.08.2016  16:42

   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特色逐步显现,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为全面客观梳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脉络,展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采,探寻激发县域经济增长活力所在,从今日起,青海日报陆续推出《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省各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取得的新作为、新特色、新前景。敬请关注。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辽阔的怀抱里,乌兰县依偎在柴达木盆地的东部边缘,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18个民族的3.7万各族群众聚居在乌兰县偌大的屋檐下。乌兰盼强,群众思富,曾几何时在戴着“贫困县”帽子的漫长岁月中,理想的光束总是和乌兰的现实有相当的距离。

  无论是区位的优势,还是自身的禀赋,乌兰县都当立上游,但曾经却是“帮扶对象”。乌兰县在“心存不甘”中追赶,借改革开放,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力推,乌兰县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后发之势,一个县强民富的乌兰凸显出来。乌兰探索出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

   “多手连弹”,创新理念奏出“柳暗花明”

  “乌兰县要和全国同步冲进小康社会,是一场硬仗,这需要乌兰把‘五大发展理念’在县域的每一寸土地上扎下根,而创新是首当其冲,只有舍开老路,乌兰才能踏上新途”。乌兰县县委书记李元兴说出了“乌兰路径”的选择。

  创新的理念,从播种农作物的5820公顷耕地和69587公顷草场开始起步,绿色发展的种子在田间山野萌发植根。

  “以前的耕地主要种植吃饭的口粮,草山上虽然牛羊遍野,可真正落到农牧民口袋里的收入却是微薄的。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不但把农牧民从单一的产业结构中引领出来,更重要的是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一条特色农牧业之路,使耕地和草山释放出巨大能量”。乌兰县农牧口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以前单一种植小麦、青稞、马铃薯的土地换了“角色”。枸杞种植从五年前的353公顷增加到今年的2913公顷;“洋庄稼”藜麦种植面积达100公顷,建成年加工能力达6千吨的藜麦加工厂,0.5公斤成品藜麦在市场的行销价近百元;设施农业伸长触角,全县近2000栋日光节能温室,实现蔬菜自给率达40%以上。在枸杞、藜麦、城郊果蔬种植业占据过半“江山”的版图上,特色产业体系渐入佳境。

  生态畜牧业在广袤的草山翻卷起绿色风潮。“公司+合作社+牧户”的社企联姻模式,在加大草场流转力度中,集约化经营让11个牧业和12个半农半牧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产生规模效应。

  “茶卡羊”获得农业部国家地理标识保护登记认证,成为海西州首个荣获国家保护认证的畜产品,平均销售量达5万只以上。

  县城希里沟镇河东村率先成为“柴达木福牛”养殖示范点,在平衡草畜、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循环畜牧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扩大枸杞种植、打响茶卡羊品牌、打造福牛产业”的思路落地生根的同时,吉仁生态养殖、金穗福牛养殖等一批龙头企业风生水起。

  创新发展带来的是效益,更产生了活力。

   绿色旋律,二三产业在峰迴路转中激越高亢

  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看如何发展?自身有着丰富资源,同时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一区四园”中的“四小龙”之一的乌兰县,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践,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注脚和阐释。

  “乌兰县域经济发展的确需要工业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但我们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而是在循环理念的引领下,走转型升级之路,工业的支撑作用非但没有减弱,而是登上新的台阶。”乌兰县经信部门负责人说。

  伴随着乌兰县盐化、煤化、生物资源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有序推进,乌兰的焦炭在全州首次实现出口国外市场,并形成了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面对近三年的工业经济下行,乌兰县域的青海庆华集团总经理助理吕俊杰说:“在先后完成青海庆华煤化二期百万吨焦化、2×15兆瓦焦炉煤气发电、15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后,既节约了资源,又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为发展蓄积了潜力。”在庆华集团记者看到,在离企业生产区不远处便是波光粼粼的湿地,成群的珍稀水鸟在这里嬉戏翱翔。

  “借光聚能”。拉近镜头,在乌兰光伏产业园区,一片绵延数公里的昔日荒滩上,一块块蓝色光伏板比肩接踵。随着220兆瓦光伏电站建成实现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在这里异军突起,由此把乌兰托举到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镜头放远,茶卡盐湖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15万吨多品种食用盐等项目的实施,乌兰,闯出了一条“因盐生景、依景托盐”的特色产业之路。工业产业和文化旅游联袂登上经济前台。

  一颗晶莹的盐花,折射出乌兰转型发展的轨迹。

  “茶卡盐湖的青盐很久前就已驰名省内外,说白了过去是在挖盐卖资源,同样是围绕盐湖做文章,一双转型发展无形的手臂扭转了发展的方向,不但使盐湖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且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这可算作神来之笔。”乌兰县茶卡镇副镇长徐有福话语里带着欣慰和自信。

  一颗盐花带出了乌兰县满园绽放的旅游业。依托自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把第三产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着力点,连续三年累计拿出1839万元财政资金,助力第三产业的“马车”走快走好。茶卡盐湖国家5A级景区和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一路前行;金子海国家沙漠公园、昆仑翠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实施,全力打造茶卡“青藏高原第一驿站”。在“大美青海、多彩乌兰”旅游品牌的辉映下,乌兰旅游呈现“井喷”之势。去年,全县接待游客260.33万人次,增长261%,实现旅游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217%。

  不能不说,“五大发展理念”在乌兰实践中彰显出了巨大的效能。

   切好蛋糕,县域经济发展为群众带来普惠福祉

  “十二五”收官时,乌兰县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年均增长15.9%;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9亿元,年均增长26.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年均增长36%;农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35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24140元。

  这是盘点,却可从中看到乌兰一路上行的里程。

  “县强了,群众也跟着富。我们中村以前是一个贫困村,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变了样。人均收入由以前的2000多元增长到现在的9000多元,低保、医保应保尽保,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说到根子上是县上的实力增强了,不然拿什么带群众、帮百姓”。柯柯镇中村党支部书记雷有德话语实在。

  树起“打造全州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县”目标,聚力城乡规划、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乌兰城乡一体化走在了全省前列;“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和“一年换新貌、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思路变成现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让乌兰成为海西美好“东大门”的同时,惠及农户6476户、1.6万余人。

  教育优先、医疗保障、文化惠民、创业就业等一个个民生福祉普惠乌兰。而在其背后是连续五年累计支出29.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8.9%的资金,在为民生改善提供支持和保障。

  发展带来共享,共建促进发展,在一派和声中,乐章慷慨激昂,乌兰,依然风雨兼程,行进在赶超的路上。

   【采访感言】

  从田间阡陌到草山牧场,从农家院落到光伏电站,一串串脚印从苍茫的历史深处走来,尘封的是曾经的贫困落后,见证的是在时代大潮中奋力谱写的传奇篇章。

  在一个欠发达省份的偏远区域,乌兰县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了转身,这个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坚定不移地坚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基础上,乌兰县一方面要努力清除历史留下来的陈年旧账,一方面要迎接新的挑战,打破各种制约和瓶颈。探索出具有乌兰县特色,适合当地发展的“乌兰路径”,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让乌兰这块广阔的土地,诞生出盎然生机和希望,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强县富民的跨越,实现了以新理念催生新变化的“脱蛹化蝶”。

  乌兰县域经济的崛起,也见证了党和政府坚强的执政能力,见证了党和政府在各项发展中的战斗核心作用,见证了党和政府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矢志以共建共享改善民生的信念和力量。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有了各项政策的春风化雨,有了各族群众的齐心合力,乌兰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我们充满更多、更美的期待。(刘法营)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