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18.01.2017  09:35

  王建军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民生和发展领域各项指标全面“飘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切实做好这一事关全局的工作。2016年,全省上下打好“民生牌”,走好“民生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社保改革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良好开端、扶贫开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医疗改革使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水平不断提高。

  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来自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牧厅、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省卫生计生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5位新闻发言人围绕“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主题,向中央和省市媒体发布了相关新闻。

   促进创业就业稳定民生“支点”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颐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严峻形势,全省各地克服困难、固本求进,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渠道、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持和发展了就业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108%、11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9.7%,高出年度目标4.7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3.5%的控制目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

  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两个计划”,在应届、往届和上年结转高校生大幅增加情况下,实现了就业水平“不降略增”的目标。组织开展了“企业招聘进校园”、“人才集市日”、“央企面向藏区网络招聘”等招聘活动168场次,签订就业协议1.7万人次;加大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招聘力度,全年考招7013人;招募1560名高校毕业生,实施到村任职、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组织六州1096名未就业高校生,到援青省市进行创业培训和就业见习。二是大力推进创业城市、创业街道、创业社区的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第二届创业大赛及成果展,参与人数1.6万人。全省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4家,入孵企业2903家,带动创业就业2.5万人。把就业创业贷款延伸到基层,全年发放贷款5.7亿元,扶持4452人自主创业。三是积极做好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年内拨付专项奖补资金5993万元,分流安置职工1104人,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化解过剩产能而引发的职工不稳定事件。四是加大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全年劳务收入72亿元。进一步推动拉面经济提档升级,已转移就业20.4余万人,年人均收入3万多元。巩固“金秋采棉”、“枸杞采摘”等劳务品牌,每年转移就业12余万人次,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启动实施了“转移就业脱贫行动计划”,惠及9207户贫困家庭。五是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16.5万人次,其中人社部门培训8.96万人次。在化隆县探索开展了“带薪在岗实训”试点,实现了技能提高和就业收入“两不误”。

  2017年,我们继续把就业工作作为人社系统的第一位任务,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一是抓高校生就业、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就业扶贫、困难人员就业4项重点,二是抓创业促进就业,三是抓省政府就业惠民政策的落地见效,四是抓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五是抓公共就业服务创新,提高就业创业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社保是民生之基。2016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省5大社会保险8个险种全部完成年度扩面任务,社保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稳步调整提高社保待遇标准,多项社保指标继续走在西部或全国的前列。

  一是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省政府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改革中,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了“一主多辅”的政策体系。从1月开展参保登记、缴费申报,4月份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参保率达到99%,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最前列。二是统筹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全国,我省率先整合了城乡居民医保体制,率先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统筹,率先调整了基本医保的三个目录,率先开展了商保机构参与全省的城乡居民医保经办工作。积极推进按病种、按人头等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医保省际之间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实施医保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全年支付医保费用4.02亿元。三是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在去年降费基础上,今年再次阶段性降低了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三项降费每年为企业减轻负担4亿元。继续实施援企稳岗政策,惠及企业1005户、职工22.7万人。四是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连续12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目前我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基本养老水平列西北五省区的前列。第4次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列全国第6位。

  2017年,我们将从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持续性出发,一是积极做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承接工作,继续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二是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加快省际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系统建设。三是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援企稳岗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做好四篇文章推动“四个转变”

  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黄元

  今天,我重点围绕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就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一下简要通报。

  在此之前,我想先跳出青海看青海,这样看得更清楚,思路更明晰。这里有一组数据:2015年我省粮食产量为102万吨,全国粮食产量62144万吨,青海在全国占比0.16%;2015年全省肉类总产量34.14万吨,全国8625万吨,青海在全国占比0.39%。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我们名不副实。

  现实很残酷,也逼着我们想办法,转思路。拼数量我们一败涂地,只有立足自身、融入大局、转变结构、提升质量、改善供给。这是我们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也是我们尝试把自身的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思考的结果,同时,也是我们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务实举措。

  去年以来,我们结合省情、农情,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认真研究,系统梳理,突出重点,主动作为,主要从六个方面加以推进,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一是顶层设计、统筹发力。在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同时,全面调研,统筹规划,提出了《关于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重点工作》,立足“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创机制”四大任务,明确了20项具体措施。

  二是探索试点,调优结构。种植业按照“减麦扩草、稳油增蔬、控薯护药”的思路,由粮油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元协调发展。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发展牛羊、适度特种养殖”的思路,以规模经营、标准化养殖、绿色化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草牧业。渔业合理控制水体养殖强度,在确保水环境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打造全国冷水鱼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区。

  三是突出绿色,协调发展。持续加大农用残膜回收力度和提高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5%。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管理。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开展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县建设工作。

  四是培育品牌,提升质量。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全力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

  统一开展了有机畜产品营销和品牌创造工作。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富硒农畜产品,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突破600个。

  五是注重融合、接二连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土地草场资源流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扶持65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合作社签订购销订单,联合打造品牌。培育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10个,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休闲农牧业和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线路10条,打造都市农牧业、休闲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创意农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等新兴业态。

  六是多策并举,确保增收。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是增加农牧民收入。一年来,我们抓根本,多方给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补贴、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性补贴,开展折股量化,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注重培育劳务经济,农牧民务工形势有所好转,特别是随着农牧民合作社、规模养殖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人数增加,就业收入增加。

  今年,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提升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农牧业工作要按照做好“四篇文章”来推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的落实。重点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下功夫。

  “调”,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全力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产业。推进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大力培育饲草产业和设施养殖,重点大力发展区域性优势特色产品,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

  “改”,改革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抓好设施农业、规模养殖、饲草基地、渔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向管理和规模要效益。稳定设施农业、露地蔬菜保有面积,把突破口放在推进科技种植,提高种植率、扩大产能上来。坚持“种好草、养好畜、产好奶”,优化养殖布局。继续做大做强冷水鱼产业,延长产业链,打造渔业示范区。

  “降”,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测土配方、控肥减药等措施减少农业生产投入,以科学配方、高效养殖降低饲养环节成本。改变农牧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追求扩大规模降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补”补发展短板。抓市场、抓信息服务,顺应市场抓生产,确保产得出、卖得出,卖好价。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运用高原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在农牧业数据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智能化上取得显著进展。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第一书记鲍武章

  卡阳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距离西宁市区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但守着金饭碗,卡阳村却一直很穷。这里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落后,全村265户926人,其中贫困户44户131人,是省定贫困村之一。2015年,湟中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卡阳村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和建设,景区规划建设期为3年,计划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由此,我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开始了在卡阳村驻村扶贫,并与卡阳村共同打造“青海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打造“美丽乡村”的新征程。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挨家挨户地查看卡阳村中贫困户的住房条件、了解贫困原因,与市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成员为村民讲解扶贫攻坚政策。定期组织卡阳村党支部党员白天、夜晚学习、开会,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点突出村党支部的扶贫攻坚“火车头”作用,将精准扶贫、企业发展、惠民政策与贫困户有效对接起来,精选产业项目,进行规划布局,并且在卡阳村形成了“企业家+驻村干部+村党支部+农户”的党建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就是生产力的优势,使广大党员成为扶贫攻坚战的主力军。

  在省扶贫局、西宁市委组织部、湟中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充分发挥省人大代表职能,积极协调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为卡阳村申请到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努力,申请到“脱贫致富幸福路”资金1280万元,随着我省的首条7.8公里乡村扶贫旅游公路在卡阳村正式通车运行,不仅打通了乡趣卡阳景区交通道路,也为卡阳村及周边村庄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市委组织部的协调,先后解决扶贫物资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卡阳村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基地,拓宽扶贫途径。此外,我启动公司资金先行垫付了4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了5辆农用轮式拖拉机,并协调人民银行和各相关专业银行为贫困户申请免息贷款,首家开通了530金融贷款工程,目前已发放贫困户贷款200万元,受助贫困户40户,卡阳村金融扶贫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并已实现我省唯一一个将乡村田间道路全部硬化,方便农民生产条件的村庄;已开通我省唯一一条直达景区与村庄的乡村扶贫旅游公路;

  也是我省唯一一个以“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带动贫困村脱贫的景区。

  为了解决村中贫困户就业及增收难题,我通过实际调查,着力找出每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从而引导他们从事适合的产业,并使用“一户一策”的办法进行面对面耐心讲解,结合组织村民培训、参观和观摩,转变村民原有的“等、靠、要”的旧观念,村民的情绪也由景区开发建设之初的“抵触”转变成为了主动参与和配合。通过在景区内主动让出部分餐饮功能,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并为他们免费提供经营场所及配备餐饮行业设施设备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为养殖牛羊鸡等农户创造产业环境,申请高山牧场养殖项目,提供规模化养殖基地,还专门为农户无偿划出四块天然牧场,利用景区旅游资源,帮助他们协调放牧场地,并通过构架销售终端等方式,解决养殖农户的销售难题。

  发挥产业优势,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吸纳村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其他非贫困户在景区务工。并通过劳务输出扶贫、养殖合作扶贫、成立农机化扶贫专业队等方式,采用多项帮扶措施,助推卡阳村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卡阳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现如今,卡阳村村民的住房及生活条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待景区建成后,将依托扶贫产业园的加工、销售,采取种植养殖结合、参与性管理、小规模加工等方式,让所有的村民参与到景区旅游服务区、保障区、生产区的各项工作,并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技能培训,拓宽村民致富道路。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扶贫局、市委组织部、湟中县人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卡阳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努力下,结合“旅游+体育+文化”产业互动融合,以乡村旅游开发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我们打嬴了这场卡阳村扶贫攻坚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此,乡趣卡阳景区与卡阳村将携手走上蓬勃发展的新大道。景区开发与精准扶贫,不仅使贫困了上百年的卡阳村,在短短一年中,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使得村民的精、气、神焕然一新。藏隐于大山深处的卡阳村,目前已名扬省内外,新疆、甘肃20多个省内外单位前来卡阳村观摩,很多省内和中央媒体也作了多次相关专题报道。去年,卡阳村党支部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12月19日,我省扶贫局考核验收满分通过,卡阳村正式宣告脱贫。

  卡阳村的成功,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成果;是西宁市委组织部、湟中县政府及相关扶贫部门给予大力推进的成果;是企业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产业,增添举措的成果。2016年,集各方力量于卡阳村,综合发力,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并进行部门协作,整合资源统筹施力,坚持因户制宜、坚持产业主导、坚持基础建设,切实夯实扶贫基础,改善了卡阳村生产生活条件,从而使卡阳村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最终取得胜利。

  展望未来,西宁市委组织部将建立起以卡阳村为中心,联合周边五个村的地区党支部。继续以党建为生产力,凝聚各方力量,走特色产业与扶贫开发互动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经济升级,不断探索“文化+体育+旅游”的商业模式,从而大力发展农村乡村旅游经济,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健康服务体系成果惠及百姓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定邦

  201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贯彻落实国家的会议精神,出台了《“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15年健康青海建设的总体战略,提出了健康青海三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大幅度提高。到202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建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高,涵盖各领域、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和健康环境政策不断完善,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环境进一步提升,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全省三大“国字号”改革之一,作为打造“健康青海”的重要内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基本理念,围绕“三医联动”,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任务为重点,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的医改之路,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医疗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商保经办医保服务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全省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5.87%提高到了2015年的7.61%,居民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由2008年的33.01%下降到了2015年的23.61%,人均筹资标准从改革前的104元提高到了61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付比例由改革前的37.7%提高到了78%,医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各族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阶段性改革目标。

  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省已实现由县到省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

  重点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方面,突出政府办医责任,着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一是进一步巩固自2012年以来全省71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综合改革成果,启动实施了互助土族县国家级和大通回族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贵德县、格尔木市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工作。二是持续推进19所市州级公立医院改革,夯实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健全经费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三是14所省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健全完善经费补偿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8个方面改革。5月1日起,所有省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四是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去年11月10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统一执行2012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前总体运行平稳。五是持续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针对大医院人满为患,中等医院患者稀疏,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就医秩序严重失衡,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从2013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了四项转诊机制、五项调控办法和六项监管措施。2016年又进一步优化提升。一是积极推进组建医疗联合体。完善3个省级区域医联体,组建了3个省级专业学科联合体,各市(州)以市州级公立医院为核心组建医联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平均达到68.88%,其中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81.76%,农牧区乡村医生签约率达到63.93%。二是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安排4.62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基层8类39个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远程会诊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实行乡镇医务人员乡镇工作津贴,淡化了职称评定中对外语、论文的要求。三是加大精准化对口帮扶力度。协调北京、上海等6个援青省市和省内三、二级医院组派137支医疗队1225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全省71所县级和19所市州级医院。四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5类。

  2011年,我省将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全部纳入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实行“双信封”制,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统一配送。2015年实行药品分类采购工作,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为进一步降低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去年10月我省加入西部省区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合作联盟。12月起对目前全省执行的药品品种实行“两票制”。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品种达到720种,强化了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药物的配送,药物配送率达到97.2%。

  综合医改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改革实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联系实际、因地制宜、解放思想、艰苦摸索,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下一步,在保持政策措施连续性的基础上,将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创新性,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让更多改革红利惠及高原各族群众。

   补齐产业短板推动绿色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姚琳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工业和国资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青海工作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决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创造性落实省委、省政府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全面完成“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年度各项重点任务,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一年破局”的阶段性目标,为工业经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新活力、开拓了新空间。

  通过改革实践,我们顶住了压力,付出了努力,增强了信心,创造了环境,保住了大局,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比全年目标高0.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9个月排名西北第一。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49亿元、实现利润53.86亿元,呈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利润降幅收窄、经营逐步好转的发展趋势,为全省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立足补齐优势产业短板、科技创新短板,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发展4个千亿元产业,努力为全省工业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高海拔高性能地区高压化成箔化成工艺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电解铜箔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25项科技成果和专利,制定了“锂电池隔膜用高纯超细氧化铝”等15项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突破了“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等关键技术,“850V超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化成箔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传统产业领域实现了“铝电解槽用阳极优化综合研究与推广应用”、“超声波低耗水染色技术产业化应用”等22项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获得“柴达木黑枸杞加工特性及产业开发研究”、“废弃硼酸废渣综合回收利用”等18项科技成果和专利,电解槽电流效率、吨铝电耗和减排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铁合金能耗及排放水平再创新低。

  加快打造4个千亿元产业。锂电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我省锂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锂电产业链。比亚迪10G瓦时锂电池及配套材料、华泰汽车5万辆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北捷电池隔膜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加快了我省动力电池、电池隔膜、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光伏制造产业补链强链、盐湖化工产业链加快形成。

  2016年,工业领域以“百项创新攻坚工程”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为抓手,全年完成企业研发投入3.85亿元,实现技术改造投资200亿元,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广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动西宁、柴达木、海东三个工业园区生态化、绿色化改造,支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改扩能,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千亿元锂产业。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促进盐湖化工向系列化、高质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支持海东工业园区布局新兴产业项目,整合提升载能产业,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截至2016年11月,三大园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3%,集聚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争取政策优化投资。组织三批次33个项目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75.6亿元,重点支持了绿色制造、关键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全年一般性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占比85.6%、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轻工业占比25.5%、提高5.4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3.5%、15.5%和40.7%,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节能降碳拓展空间。积极争取国家节能“双控”指标差别化政策,我省成为国家“十三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强度最轻、增量最宽松的地区之一,44户重点排放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范围,为工业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争取到增量空间。

  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分类处置31户僵尸企业,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职工安置、专项资金管理等配套措施,完成西宁特钢50万吨钢铁、青海煤业9万吨煤炭过剩产能压减任务,全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把“降成本”作为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采取简政放权、要素让利、降税清费等多项措施,全年降低企业各类成本近60亿元。国务院减负办反馈,2016年我省企业负担综合指数为1.097,同比下降0.076,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全年完成上下游对接合作金额557.85亿元。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入实施“百户领军企业打造”和“千户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百户领军企业销售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现价销售产值的70%,培育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超过100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9户,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省级枢纽平台与20个窗口平台实现互联互通,3个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通过认定。

  深化改革提质增效,2016年,我们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紧密结合,出台了14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配套文件,确立了“3+10”改革试点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了我省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省属出资企业扭亏脱困、提质增效工程,到2016年底,18户省属出资企业资产总额4594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营业收入993.8亿元、增长11.5%,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利30.8亿元,上缴税金36.4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1.1%,经营效益较上年有明显好转。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
青海省“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
我省发布“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十大典型案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
青海省农产品电商直播大赛在西宁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0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