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爱——探访“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实施情况

09.02.2018  12:13

  青海新闻网讯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17年,我省“母亲健康快车”义诊咨询人数达150万人次,免费发放价值360余万元的药品,运送孕产妇及危重病人32178人次,健康普查100余万人次。

  “母亲健康快车”由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共同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一项大型公益项目,是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启动的项目。

  “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在我省实施以来,始终坚持“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的宗旨,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与降低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全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取得实效。

  “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在我省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是怎样实施的?具体开展了哪些活动?记者带着问题深入一线进行采访。

   一项守护健康的民生举措

  2005年至2017年的十多年中,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向我省投放“母亲健康快车”107辆。这项举措为缓解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就医难、给广大农牧区群众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改变群众保健知识贫乏起到了积极作用。

  2月1日,记者采访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妇儿工委办公室”)公益项目负责人时了解到,为了更好的发挥“母亲健康快车”的作用,给更多地区带去便利条件,服务更多的群众,我省综合考虑项目执行地区人口、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按照项目执行单位必须是直接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管理规范、有执行项目能力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分配车辆的要求,及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项目分配方案,提出了覆盖全省持续发展的运作思路和“优先考虑各级妇幼保健院、优先考虑能够承担公益任务的基层医疗单位”的车辆分配原则,将服务范围拓展到了社区,在服务人群上发展到边远贫困牧区。

  我省根据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先后制定了青海省“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施方案及《青海省“母亲健康快车”车辆管理办法》并下发到各地。与此同时,成立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以及妇科医生为主的项目专家小组。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与各项目执行单位层层签订项目协议书,明确职责,落实任务。

   一条转诊救助的绿色通道

  去年4月6日夜晚,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宁静。值班护士接过电话,得知都兰县宗加镇一孕妇出现胎膜早破现象,胎儿随时有窒息的危险。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妇产科值班医师和护士乘坐“母亲健康快车”赶往宗加镇。路上,医生通过电话不断询问患者的情况,并指导患者家属尽量安慰产妇。最终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来回颠簸,凌晨4时左右,“母亲健康快车”开进了人民医院,楼下医务组医护人员已等待多时。4时20分,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母子平安,产妇家属和医生都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每次接到孕产妇或小儿患病的求救电话时,“母亲健康快车”都会第一时间出动,以最快的速度拯救每一个生命,不断践行着“母亲健康”“儿童健康”的宗旨,并努力做到让每个需要救助的孕产妇、婴幼儿及危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真正成为群众的生命救护车。

  据省妇儿工委办公室项目负责人介绍,各项目执行地区建立健全“母亲健康快车”急救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了救助电话,做到24小时服务危重病人和孕产妇,认真践行“随叫随到,有呼必应;有难必帮,有险必救”的承诺,基本做到了免费接送孕产妇住院分娩,及时转诊重症患者,实行专家集体会诊等,畅通了一条转诊救助的绿色通道。

   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一名两岁的患者,于去年5月下旬因间断性发热头痛3天反复抽搐,家人打120后,互助县人民医院儿科医师立刻组成救助小组,随“母亲健康快车”将患儿从乡卫生院转到儿科抢救治疗,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儿逐渐好转,发热、头痛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也未再次发生抽搐,随之患儿的精神有了很大的好转,食欲恢复正常。每次接到孕产妇或小儿患病的求救电话后,“母亲健康快车”都会第一时间出动,以最快的速度搭救每一个生命。

  据介绍,为使“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在医疗技术上得到保障,各项目执行单位都建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经验丰富的妇儿科专家服务队,各项目执行单位结合自身条件,组织医疗专家服务队定期深入乡镇村社,组织开展义诊活动。不仅如此,还宣传相关惠民项目,开展健康服务。目前,参与项目的专家人数已达300余人。

  弹指一挥间。“母亲健康快车”在我省实施以来的十多年间,从第一辆车、第一台车载医疗设备,到目前衍生出的多类型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突破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践行着守护妇女儿童的健康。

  图片由青海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