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孤老编竹器谋生库存近千竹篮盼销路

18.11.2014  14:41
核心提示:盲眼老人黄杞全编织的竹篮。他自幼双目失明,却在一辈子追求明媚生活——学会编织竹器,用一对巧手养活自己,坚强生活。然而,这位年过七旬的盲人黄杞全,近日却遇到了一道“”:往年向他定制竹器的客户突然停止采

盲眼老人黄杞全编织的竹篮。

他自幼双目失明,却在一辈子追求明媚生活——学会编织竹器,用一对巧手养活自己,坚强生活。然而,这位年过七旬的盲人黄杞全,近日却遇到了一道“”:往年向他定制竹器的客户突然停止采购了,让他家里库存的上千只竹篮滞销,这些每只3元的小篮子,是他唯一饥寒的希望。若你愿意成为这个盲眼老人在此寒冷冬日的一缕光,可试着“帮衬”他一下。

为生存自学编织技艺

今年70岁的黄杞全住在企石博夏村偏僻一隅,十几平方米的屋舍中除了一台收音机和2个电饭煲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了。黄杞全3岁时便因病双目失明,为了掌握一项生存技能,他接触竹编技艺,全凭感觉自学编织竹器。“刚开始我只能靠摸着家里的竹器想象编织的情景,感受竹器的形状、支撑骨架和篾条编织的规律。然后靠双手摸索着编起来,经常编了拆,拆了再编,如此反复多遍。”为了学成技艺,他常常弄伤双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技艺越来越娴熟。

盼长期需要竹篮的客户

黄杞全说,在过去,逢圩日他就会将成品竹器拿到集市摆卖,一趟下来也能赚点伙食费。虽说编织效率不高,但凭着一双巧手,也能勉强糊口。

但如今,随着消费需求多样化以及替代品的方便与实惠,纯手工编织的竹器早已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加之又已年迈,他的生活主要靠1200多元的低保金、残疾人救助金和养老金过活。

据老人介绍,东莞传统民俗里有一种年糕叫“贻笼”,是本土婚嫁、祭祀、春节等必备的小吃,而用竹篮盛装“贻笼”,在互送年糕时不仅取个好兆头,还方便又美观。黄杞全说,最近这些年因为有客户定制,他只编织这种竹篮,一年下来可编织上千个,每只竹篮仅售3元,每到年底客户就会上门提货。但在今年,那几个客户都不再做年糕了,他的竹篮也因此滞销。

我想要找专门做年糕、长期需要竹篮的客户,这样来年我还可以继续编织下去,不必那么寂寞。”黄杞全说。(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 刘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