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民发声 彰显监督力量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

14.12.2016  05:02

11月23日上午9时,一场针对我省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举行的特殊“考试”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拉开了帷幕。

之所以称其特殊,在于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是包括一名副省长在内的省政府17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考生”们现场接受了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考官团”针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的专题询问,即时作答,并接受严格的“评判”。

此次专题询问保持着直奔主题、简明扼要、有的放矢、良性互动的节奏。通过询问者与被询问者之间的问答与交流,加深了大家对扶贫开发工作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对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下一步工作,凝心聚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贫困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为了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于4-8月份,先后赴两市六州及二十个县进行了扶贫开发工作专题调研,年内还多次针对典型问题进行了“解剖麻雀”式调研,为开展这次专题询问做足了功课。

“我们相信,这次专题询问必将有效地推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目前,我省的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定要认清我省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压力大的基本省情,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的扶贫开发道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工作实效,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本太在主持专题询问时强调。

决不让一个贫困户落单掉队

陈世庆委员首先询问,我省边缘贫困人口大概有多少,省上是如何考虑这部分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问题的?

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应询,谢谢各位委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截至目前,国家对边缘户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标准。我们认为边缘户是相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我省边缘户人口约为22.3万人。如果再考虑因灾、因病等各种原因,我省贫困边缘人口大约在30万人左右,占农牧民总人口的10.3%。

对于“如何统筹考虑这些边缘户的脱贫发展问题呢?”马丰胜表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守住最低的贫困线,兜住现有贫困人口,不增加新的边缘人口。在每年数据清洗和动态调整中,将致贫或返贫的边缘人口纳入扶贫政策扶持范围,做到应扶尽扶。省上对分年度摘帽后的贫困县扶持政策不变,而且还有奖励,鼓励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摘帽后由各地自行确定扶持对象,始终瞄准最困难群体。

“对农牧业防灾减灾有哪些考虑?”陈世庆再问。“我省农牧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自然灾害。”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应询,在做好“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常规工作的同时,结合全省扶贫攻坚重点做好四项工作: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测服务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健全农牧业保险体系。

朱春云委员询问,“在产业培育上存在困难和不足,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

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应询,农牧厅将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方案,确保产业发展精准落实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头上。通过放、管、服等服务,加强对贫困户的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经营培训和资金扶持。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合作经营等方式,强化联贫带贫的帮扶机制。探索建立贫困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共同分享资源、资产收益的长效机制,让贫困农牧民既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也可以通过股权分红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继续加大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督促实施好具体项目,确保真正使贫困人口受益。

马丰胜补充说,在资金安排上,今年安排了9.7亿元实施到户产业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6.2万人。2017年计划安排14.4亿元覆盖贫困人口24万人,提前三年做到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

王舰委员询问,“对个别地方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方面存在的不够精准问题,下一步准备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正军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指导和培训力度,通过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倒排倒查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贫困识别精准度;通过与行业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分析比对工作机制,在开展数据清洗工作中,坚决将不符合条件的农牧户予以剔除;对群众反映的精准识别问题,做到有问必查,有错必纠;通过如实收集、记录贫困户资料,对精准识别工作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精准施策方面,今后将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做到因村因户因人量身施策。加大督查巡查力度,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发挥好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精准施策存在的问题实行跟踪问效严肃追责。

杨伯让委员询问,“如何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将如何改进?”

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沙德林应询,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我们紧紧抓住了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向国家争取20万人的搬迁规模,可以说达到了应搬尽搬;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加强后续政策保障;采取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出台综合性的扶持政策;严格落实了国家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政策要求,确定80平方米的最高上限;针对建档立卡搬迁户的致贫因素和脱贫需求,在易地搬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教育脱贫、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生态保护等扶持政策,政策叠加,措施配套,缺啥补啥。

马文邦委员询问,如何从脱贫攻坚的每一个具体工作层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把脱贫致富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马正军认为,要减少政府大包大揽,让贫困群众参与到对象识别、需求评估、项目选择、实施和监测等各个环节,让他们有参与感、做主感;要对贫困户发展什么产业、采取什么方式、种植养殖技能等方面给予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授,避免群众一哄而上,家家都一样;要尽可能满足贫困对象的实际需求,延长培训时间,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尽可能与厂企联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让贫困群众愿意培训、学到本领、能够就业;对自主发展愿望强烈的贫困户,加大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贴息力度,充分调动他们的脱贫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培养乡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好“领头羊”的示范带动作用。

“对那些不思进取、甘于贫困、好吃懒做的懒人不劳而获方面有什么措施和办法?”马文邦接着询问。

马正军表示,这部分群体,我们认为,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一是通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做好激励引导工作,主动、热情、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用真心和行动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心热起来,手动起来。二是营造一种靠劳动脱贫光荣、懒惰无为可耻的氛围。三是要组织一批脱贫典型现身说法,让他们明确差距,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四是发挥好《村规民约》的监督约束作用,让群众来监督,让村规民约来约束,达到正向激励效果。

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张国生委员询问,今年已经投入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如何?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新平应询,今年,省级财政共安排下达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2.55亿元,据统计,截至10月底,省、市(州)县财政部门完成扶贫专项资金支出40.47亿元,财政部门支出比例平均达到95.11%。省、市(州)县扶贫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完成项目实际支出25.95亿元,实际支出比例为64.12%。

对于张国生委员提出的“保障财政扶贫资金风险防范,特别是实施资产收益扶贫专项资金的风险防范上采取的措施”问题,王新平表示,省财政与省扶贫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明确了扶贫项目扶持标准和扶持方式;对资产收益类项目,特别提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与经营主体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利益分配协议的规定,用签订的法律文书保障了贫困户利益;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扶贫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过程中贪污侵占、虚报冒领、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挤占挪用、滞留延压、损失浪费、不精准问题、扶贫政策落实问题等进行了督查,通过专项行动营造出打击扶贫领域犯罪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了扶贫专项资金的风险防控意识。

马丰胜补充说,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要求各类经营主体、项目村和受益户订立资产收益投资分红可入股分红协议;做好经营主体资产抵押工作,并经法律公证;明确资产运营方保值增值责任,对出现问题的优先保障贫困人口的资产受益权。

宋维林代表询问,省上对资助贫困大学生有没有统一的政策,对解决部分贫困大学生债务方面有哪些措施?

省教育厅厅长王绚应询,省上对资助贫困大学生有统一的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国家助学金本、专科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28%,每年每生3000元;国家助学贷款有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08年以后我省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年贷款金额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年贷款金额不超过12000元,用于解决学费和住宿费。

“解决贫困大学生债务方面的措施方面”,王绚进一步介绍,国家和我省对贫困大学生贷款采取了特殊优惠政策。上学期间贷款免息,学生毕业后前3年只还利息,工作从第3年起还本息,还款期限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

宋维林又问,“如何进一步提升农牧民技能培训质量?”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杨颐应询,我们考虑从4个方面抓好工作:紧贴需求做计划,促进技能培训与农牧民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优胜劣汰增效益,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体制机制;立足实际保重点,提高培训的差异性、针对性;改革创新强机制,大力推进培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张黄元补充说, “十三五”期间,我们继续加大对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育力度。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认定机制,健全完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职业农牧民培育机制;抓好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在每县建立2-3个农牧民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增强培训对象的实践能力;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1.5万人,力争通过考核认定的职业农牧民占比达到30%以上,在全省形成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要让基本公卫服务阳光普照

贾惠清代表询问,如何确保贫困地区各族群众享有基本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秀萍应询,我们制定出台《青海省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通过继续实施“一免七减四优先十覆盖”政策、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深化城乡医疗对口支援、健全包虫病防控联动机制、打造传染病慢性病综合防控、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等措施全面强化医疗精准扶贫和健康促进;开展建档立卡农牧区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制定了《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牧区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二是提高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三是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牧区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四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力度。五是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六是实施公共卫生项目,落实国家基本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七是充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八是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

“对贫困家庭优生优育方面将采取的措施?”贾惠清接着询问。

张秀萍说,省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十覆盖”健康扶贫政策中,就包含了做好贫困家庭优生优育的内容。通过实施农村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每人补助500元的政策,结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农村牧区孕产妇医疗保障机制。进一步推广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尽早发现贫困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疾患儿童,降低儿童智障和听力残疾发生率。

推进农村牧区宽带网络建设

杨秀玲代表询问,对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落实得如何?

商务厅厅长尚玉龙应询,在推进农牧区宽带网络建设方面,一是省通信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制定了《青海省通信扶贫专项方案》,明确提出分阶段分批次解决全省1622个贫困村中,158个未通宽带贫困村的宽带覆盖问题?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2016年,我省共争取到两批1.1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第一批资金2176.5万元,新改建286个行政村宽带网络,第二批资金8858万元,新改建363个行政村宽带网络,该项目实施完成,将使全省行政村宽带通达率从2015年的92%提高到93%。三是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并引导省内运营商积极参与农牧区信息化建设。2016年全省计划投入1.27亿元用于推动农牧区信息化发展,截至9月份已完成投入7000万元,农牧区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在扶持农牧区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么样?”杨秀玲追问。

尚玉龙表示,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研究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农牧区电子商务产业转移、延伸服务,逐步优化农牧区电商发展环境。二是构建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夯实农牧区电商发展基础。三是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助力农牧区脱贫攻坚。研究制定了《青海省电子商务和市场体系建设扶贫专项方案》,探索“农户+合作社+电商企业+政府”的扶贫生态模式,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培育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建立产供销一体的营销网络,将农牧民、贫困户吸纳进入扶贫生态链条。四是注重发挥典型效应,带动农牧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专题询问结束时,副省长严金海代表省政府在表态发言中说,这次又专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充分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的高度关注、关心和有力支持。各位委员和代表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脱贫目标和各项脱贫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行了现场面对面询问,直面问题,切中要害,充满了爱民、为民、利民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依法履职的责任担当。

严金海表示,省政府将以这次询问为契机,认真查找不足,整改问题,改进工作,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更加积极地支持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依法履职,督促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赵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