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土资源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02.09.2016  16:14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今年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扶贫攻坚总体部署,以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突出行业特色,发挥部门优势,创新扶贫新思路,制订定点扶贫新举措,从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具有部门特色的国土资源扶贫工作新机制。

  省国土资源厅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要举全系统之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分设了政策保障、用地保障和项目规划、移民安置扶贫、对口帮扶组等工作小组,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带着情感访“穷亲”。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从严落实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的方案》,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双帮”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的“双帮”工作,并编制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治扶贫专项规划(2016-2019年)》,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产能,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民脱贫。

  去年10月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向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18个结对村,选派了18名第一书记和18名驻村干部,深入结对帮扶村,脚踏实地进行调研,和工作队一起摸清情况,梳理问题,锁定扶贫攻坚目标,提出工作思路。

  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察民情,探实情,一户一本精细台账,一个脱贫计划,贫困户的情况具体起来:“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分类扶持,分别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在驻村干部走访登记表记录上,一个个贫困村、贫困户的致贫因素跃然纸上。

  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在精准识别之后,驻村干部和工作队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

  “21个村都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共性。建议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贫困状况。”立足行业优势,一幅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美好画卷正在国土部门扶贫规划中徐徐展开。

  (项目涉及大通、互助、化隆、天峻4个县、8个乡(镇)、21个贫困村,扶贫1293户,4890人。

  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开展田间道路工程,实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修筑浆砌石挡墙,防止耕地及居民点被季节性洪水冲刷和冬季浮冰的蔓延。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在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省国土资源厅还印发了《国土资源政策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措施》,全面助力扶贫工作。

  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予以倾斜,简化用地审批手续,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编制专项规划,支持扶贫村开展土地整治,鼓励扶贫村土地开发,促进脱贫致富。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鼓励乡(镇)、村集体在扶贫村镇周围自行开垦耕地,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群众受益机制,增加群众收入,支持光伏扶贫项目落地,优先安排国土资源改革试点,强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支持贫困移民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增减挂钩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行有偿使用,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使用管理,简化增减挂钩项目区验收程序,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时多余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邢曼玉)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