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北区:奋力谱写生态宜居新篇章

20.11.2016  02:36

  青海新闻网讯 五年栉风沐雨,不懈追求,夯实了生态北区的事业之基,开启了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五年爬坡过坎,滚石上山,锤炼了干部的品质,考验了北区的担当。

  过去五年,是西宁市城北区昂首奋进、日新月异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城北区全体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奋力拼搏,各项事业取得全新进展。

  未来五年,区委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围绕建设“生态北区”战略目标,把建设“经济业态、城市形态、自然韵态、社会状态、政治生态”“五态”俱佳的“现代城区”作为推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生动实践,全面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之城。

   成果展示

  【 数字说话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6亿元,年均增长1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9%,达到6.5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亿元,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翻番,达到25155元和17564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3.1%,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谱写了北区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 都市农业拓展空间

  着力突出农业“都市”定位和“精品”意识,高标准编制陶南、陶北片区规划,创建晋家湾“农家乐”品牌,“乡趣老街”开街,初步形成了以花卉种植、采摘认种、餐饮垂钓、农耕文化展示、河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大堡子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群,年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 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强力推进区内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服务园区经济和支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区内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西钢“精品特钢小棒材”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47.7亿元,年均增长14.4%。

  【 服务行业开创局面

  加大商贸流通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大型超市、卖场、商贸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协调发展,建立了生产资料、建材、医药及农副产品批发等五大专业交易市场,园区物流加速转型升级,外迁生产性商户194户。多措并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累计新增企业3392户,从业人员1.6万余人。

   【“棚改”步伐不断加快

  五年累计完成18个棚户区、48个老旧楼院“综改”建设,实施了7582套“穿衣戴帽”工程,全省首批区级公租房建成使用,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 标准化建设渐完善

  累计新建道路21条,小城建道路23条,改扩建十三中桥,新建通海桥、幸福桥,改扩及打通“断头路”6条。完成乡村道路硬化241公里,铺设9条道路管廊9.6公里、12个村污水管网53.5公里。累计实施22个村的新村建设。

  【 推进生态宜居城区

  五年累计实施生态造林13240亩,全民义务植树100余万株,三山绿化成效显著。提升和新建朝阳公园、北山美丽园、柴达木公园、海棠公园等城市主题公园,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2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8%,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

  【 社会保障持续提升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914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9万人次,扶持创业2036人。建成12个农村老年幸福院、3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1个残疾人之家,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310元、300元统一提高到550元。

   展望未来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力争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力争突破30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13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力争突破40000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

   做优经济业态

  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北区转型升级的工作主线,全力提高全区经济质效和竞争力。

  【 开启乡村旅游新篇章

  规划布局陶北河湟民居风情展示区和餐饮街区,高标准实施陶南、陶北新村建设,加快发展晋家湾农家乐旅游经济,持续提升改造区内休闲观光示范园。全面打造大堡子地区青海河湟文化特色休闲旅游观光带。

  【 力促工业转型新提升

  以资源精深加工和智能制造为方向,加快金属冶炼、特色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完成西钢、鸿森豆业等企业的工艺和技术升级。依托“百项创新攻坚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

   提升城市形态

  打好建设性措施和管理性措施两套“组合拳”,加快打造特色鲜明、基础完善、功能互补的品质城区。

  【 全面提升路网的通达性

  围绕建设“南北通达、东西对接、外部互联、内部畅通”的路网体系目标,加快昆仑大道、西城大街、西平高速南辅路等20条道路项目的拆迁和建设进度,全面做好友谊学校道路、沈那北巷等11条小城建道路规划及新建工作,抓好陶家寨、小桥、朝阳等9个村新农村道路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全面增强建设的均衡性

  采取政府购买房源、存量房安置、货币化直接安置等方式,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精细做好30个小区、4343套安置工作。力争到2020年完成20000套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美化自然韵态

  着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新空间,提升城区生态内涵。

  【 做好城区净化

  力争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

  【 做实城区绿化

  扎实推进“绿色细胞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南北山三期等林业项目。加快建设西川生态湿地公园、体育公园等“城市绿岛”,切实加强“两河”过境断面水质改善和林带治理。

   优化社会状态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要坚持有温度的发展,把共享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以共建促共享。

  【 保障好“底线民生”】

  积极探索扶贫到户新机制,切实落实和完善困难群体教育、医疗、就业等6大类33项精准帮扶措施,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力争到202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万人,累计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次。

  【 发展好“基本民生”】

  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增强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点。加快全省首家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及投入运营,建设医养融合的助老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