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气象局】气象:主动服务在路上

27.05.2015  10:24

  “今天出行怎么穿?看看气象服务”

  “农业墒情如何,是否该播种?问问气象服务”

  “想公路自驾,不知道半路会不会有雨雪天?查查气象服务”

  ……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已不仅仅是精确化指导人们的穿衣出行,它还利用遥感、人工影响天气、卫星等技术服务于农牧、水利、环保、国土、民政、旅游、交通等领域,真正助推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平安出行气象相伴

  为了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交通气象信息预测、发布机制,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公路气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误,减少恶劣天气诱发交通事故,2014年3月,青海省气象局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签订了联合提升全省交通气象服务能力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协同推进,强化预警,服务社会”的原则,共同开展公路气象专业观测网建设。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发布交通气象信息,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供重大交通气象灾害保障与决策服务产品。

  自今年2月格尔木境内第一批交通气象站试运行以来,我省国道G315沿线的民和—西宁—湟源—刚察—德令哈;国道G109西宁—共和—都兰—格尔木;国道G214沿线的西宁—共和—玛多—玉树—囊谦;G227民和—乐都—平安—西宁—大通—门源和省道S101沿线的西宁—湟中—贵德—同德—玛沁—达日—班玛等交通沿线的26个气象站也陆续进入试运行。

  下一步,省气象局还将选取我省标志性路段,进行路段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帮助建立交通气象精细化要素预报订正方法,以及影响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指标模型的本地化应用和检验。届时,我省气象将更加精准、悉心地为交通出行“保驾护航”。

   美丽青海气象添绿

  2014年,青海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气象部门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产评估和服务价值核算研究”、“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两项专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举措的编制任务。此前,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再次将人工影响天气和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中,气象部门开展的人工增雨工程在开发三江源地区空中水资源、增加地表径流、提高湖泊水位、扩大湿地面积和改善植被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以卫星遥感监测为主和以地面监测为辅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服务工作,为科学、合理评估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说。

  此外,我省气象部门探索并不断优化面向生态适应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工作,科学、动态评估三江源草地碳汇功能,为将生态保护纳入国际碳贸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气候变化对草地、湿地、水资源影响评估,科学预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演变的可能趋势,提出生态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开展高寒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技术等生态适应气候变化适用技术试验、示范,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高寒生态气象实验基地,开展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监测等试验,为探索生态演变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反馈机制奠定科学基础。

  由省气象局承担的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使我省常规气象观测网密度明显增加,为科学确定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区域、作业强度提供了基础支撑。该工程也因此荣获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这也是我省生态建设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级殊荣。

   三农服务气象支撑

  农牧业增产增收是农村牧区稳定发展的基础。近两年,我省气象部门加强和农牧、民政、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全省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更加有力,特色农牧业气象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显著增强。

  据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孙文龙介绍,目前气象、农牧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就人工增雨、防雹减灾、草原防火、病虫害监测预警、牧区雪灾预防等工作进行专题会商。在农时关键节点共同研判旱情、土壤墒情等,及时发出灾情预警信息。共同预测评估,发布粮油产量预报、载畜量预测和产草量预测。

  由于黄河流经,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公伯峡4座水库构成了尖扎县近93.5平方公里的优质水体。该县依托干净冷凉水体资源,开展高白鲑、虹鳟鱼、大闸蟹等冷水特色养殖,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尖扎县气象部门加强和科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在水产养殖基地建立冷水养殖气象服务系统,为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尖扎县坎布拉镇黄河魂大闸蟹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高坤告诉记者:“通过测量鱼类生长需要的水温、溶解氧以及ph值等要素,科技人员提出合理化养殖建议,养殖人员根据观测数据适时调整给食量,既提高了产量,又增加了养殖周期,同时,避免了污染环境。我们非常喜欢这种气象服务方式。”

  目前,全省建成了4个农牧业气象试验基地,7个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气象服务基地,安装自动气象站、小气候观测系统、自动土壤水分仪等自动化观测设备。统一开发了省、市(州)、县三级农牧业气象业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制作了4大类农作物气象服务指标和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指标集。完成了主要农作物、设施或特色农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了春小麦节水灌溉、优良牧草种植及管理、枸杞低温冷害防治、设施大棚揭膜等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赛事开展气象助力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自2002年开始已成功举办13年,该赛事在我省各界的努力下逐步成熟、完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这其中包括青海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

  每届比赛前半个月,气象部门就开始为环湖赛组委会提供用于制作赛事指南的各个赛段气候背景。比赛前三天,开始提供用于指导运动员训练的天气预报和开幕式期间的天气预报。在比赛期间,为赛事提供的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包括天况、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紫外线强度、含氧量、卫星云图、后一赛段气候背景等内容。

  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小组每天还为组委会提供50余份中英文对照的气象预报及监测产品。组委会将气象预报及监测产品分配到交通、公安、通讯等保障组,针对不同的天气变化,各个保障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赛事顺利进行。各个车队也会收到天气预报,根据气象预报制定不同的战术,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天气变化。当遇到可能对比赛产生很强影响的突发性灾害天气时,赛事裁判组将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实况和临近预报对比赛进程进行调整。

  国际裁判马丁、布鲁茵对气象服务大加赞赏。他说,在环湖赛上,随处可见气象观测设备,而收到的天气预报也很及时、准确,这在他参加过的很多赛事是很少见的。13年间,环湖赛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手段、服务方式、服务理念不断进步,各项服务日趋精细化。

   防灾减灾气象保障

  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使得气象防灾减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3%,约2000-3000亿元人民币。气象工作在社会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中意义凸显。

  去年,青海省气象局与青海省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联合提升青海省防灾减灾能力合作协议的通知》,要求各级气象、民政部门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全面提升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今年6月1日,《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也将正式实施。

  “去年8月22日,我州同仁县兰采乡4小时降水量达47毫米,而当地河沟地区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佛事活动,州气象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政府部门赶紧采取避险措施,疏导牧民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至今日,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李加才让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以前,气象部门只发布预报,而现在除了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外,还提醒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服务主动,理念得到了转变。我们现在干工作都得考虑气象因素,气象信息已经成为州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回首过去,气象部门其实一直在做着努力:2010年7月,格尔木市温泉水库因冰雪融水出现重大汛情;2012年1月至3月,青南牧区持续积雪导致特大雪灾发生;2013年汛期,可可西里卓乃湖水患持续威胁青藏铁路安全运行……面对一系列不断发生而又影响重大的生态气象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气象部门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第一时间赶赴事件发生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第一时间将第一手决策材料报送省委、省政府。

  每一个“第一”凝聚了气象业务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一次次生态灾害和生态安全事件防灾减灾的胜利,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的好口碑。(芈峤 金泉才)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