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多“跑路” 农民早致富 省科技厅开拓新型农牧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式

10.11.2017  01:24
  近年来,省科技厅聚焦精准扶贫这一课题,面向我省广大农村地区,充分发挥科技信息资源科学化、专业化、实时化的优势,立足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成功打造农村信息化主动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有效集聚省内科技扶贫信息资源,以“信息流”服务带动产业链,构建了“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户”三位一体的新型农牧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式,推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农业生产“互联网+”  信息服务全程“呵护”
  在青海省农村信息化主动服务平台基础上,延伸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和“青海省农牧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手机APP,农户与特派员互动、专家在线问答、特派员主动服务等功能全程为农业生产服务。 在播种前期, 根据农户田块的地理位置、海拔、年积温、降雨量、土肥等基本数据,以及市场价格预测分析,为农户推荐适宜种植的品种,并引导农户种植我省和国内近年来选育出的“抗病、优质、高产”农作物良种,同时科技特派员为农户提供生产机械、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经销信息及配送服务。 在生产过程中, 围绕种植品种,由签约专家制定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案,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依据农作物生产时令推送相关技术信息。科技特派员不定期走访农户,听取农户对平台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平台反馈问题,再由平台与各签约科学家联系完善服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农户也可利用电话、微信、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签约专家进行咨询和远程诊断。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农户种植农作物进行产量预估,发布产品销售信息,并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系统,帮助农户进行网上销售,促进了农户增收。通过试点,成功覆盖民和全县6.8万户农户的54万亩耕地。目前已向农牧民推送农牧业生产、就业劳务、政策培训、村级事务管理等综合信息41000多条,服务农牧民300多万人次。
  精准扶贫胸中有“数”  脱贫攻坚无 “微”不至
  以信息化为手段搭建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随着平台的不断推广应用,对各级扶贫部门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扶贫业务进行协作,实现了差异化精准帮扶、动态化科学管理和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同时,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平台分为省、市、县(区)、乡、村5个层级,研究开发了基础数据管理、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监督管理、作战指挥、工作报表汇总6大功能。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评价,实现了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项目的数据分析和驻村工作队的绩效考核功能。同时,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拓宽了信息录入及管理渠道,扶贫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使用手机就可以对扶贫信息进行更新操作,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系统统计,2017年新增贫困户信息536条,新增扶贫日志1300多条,新增帮扶措施33565条,新增措施进度26501条,新增扶贫项目信息321条,通过平台向各级扶贫指挥部发送各类工作短信1283条。此外,我厅还结合海东市“强化监督执纪,护航精准扶贫”专项行动,研发了“互联网++纪检监督+精准扶贫”的纪检监督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比对、核查等方式,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防止扶贫资金流失,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目前,该平台已正式启动上线运营,海东市扶贫纪检监督信息化平台已在海东市全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