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品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正当时

24.10.2018  11:23

   经济聚焦

  8月末的金银滩草原,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海晏县哈勒景乡草浪滚滚的千亩饲草基地,全国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正在举办,一台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各种现代农机具,演示着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震撼场景。

  2014年农业部授予我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以来,我省草原生态畜牧业获得快速发展,饲草产业也成为保障有力、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为了确保我省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7月,省农牧厅发布《青海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全省饲草生产全过程,积极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实现“绿色、价值、高质、高效”发展,将饲草产业提档升级,助力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目前,我省燕麦饲草种植面积220万亩(1亩等于0.067公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饲草产业正在成为我省产业增值、农牧民受益、绿色生态的新兴产业。

   农机农艺融合,

   推动高品质牧草生产机械化

  “这是法国库恩的一款撒肥机,适用于颗粒的撒施,它的撒施面积幅宽比较宽,一般在10米到30米之间,通过高度旋转的圆盘,将肥料进行撒施。它一般用在整地前撒施底肥,还有后期的追肥,结构很简单。”

  “这一款机子是这两年才引进的新设备,拖拉机是德国道依茨法尔的,260马力的四轮驱动发动机,是动力换档,比较先进。最有看头的是后面这两部机子。这两部机子前面带着动力驱动棒,后面带着镇压磙,它的作用是在翻耕完成以后,进行动力性地碎土、平地,后头进行镇压。大家记住,在旱作农业区里,镇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能被忽略。我们以前翻完地以后,还要用多种工具,而这个机子可以一次性完成。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和播种机进行了联接,而且播种机后面是单行镇压,这项技术恰恰是旱作农业区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普通的播种机播完以后,用其它的镇压器,有效镇压不足,出苗率一般低于90%,但单行镇压以后,出苗率可以达到95%以上……“

  伴随着实训现场的隆隆机声,省农机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专业而出色的讲解,让观摩者获益匪浅。

  “单凭牧草这一块来讲,青海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今天展示的机具也是我们省上目前推广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的农业机械。农业农村部决定在青海召开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力度,加快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节本增效,促进牧草产业发展。”省农牧厅党组成员孙应祥介绍。

  近年来,为推进我国畜牧饲草生产机械化进程,农业农村部将饲草生产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开展了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加快了畜牧饲草生产方式的转变。我省结合本辖区牧草生产特点,制定了《青海省牧草(燕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促进了饲草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畜牧业产业、增加农牧业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国牧草示范发挥了带动示范作用。

  省农机管理局局长王建元告诉记者,牧草收获相比农作物而言,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农作物多为收获果实籽粒,收获时间和方法容易把握,机械化技术成熟。而牧草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易造成收获后牧草营养价值高而产量低或营养价值低而产量高。另外,收获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收获后牧草的营养价值大量流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畜牧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的发展倒逼牧草生产必须向高品质转型。”王建元说。

  “燕麦的可消化纤维,在牛羊养殖、特别是奶牛养殖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这几年科技研发成果披露,在奶牛饲料里添加一定比例的燕麦饲草,在提高乳制品品质的同时,会明显提高产量,这个结论也得到国内很多大型乳企的认可。那么,我们燕麦的品质通过什么方法来保障呢?最基本的三要素就是种子、收获的时间和收获的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收获方法。只要解决好了收获方法,我们燕麦草的品质同样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许振林认为。

  牧草收获后,如何储存,是牧草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我们现在有两条生产线,两条集成技术,一条是青储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就是在燕麦的现蕾期,也就是燕麦饲草在鲜绿的时候,进行收获,收获后进行青贮加工;第二条是青干草的调制全程机械化,就是在现蕾期收获完了之后,经过压扁调制,摊晒、捡拾,快速干燥之后,进行打捆,运输销售。”许振林介绍。

  实训现场的一款多功能伸缩臂叉车,几十种的功能令人赞叹。

  “所有能装载、能调装、能搬运的活儿这款机子基本都能干。而且田间的越野能力非常强,四轮可以同时转向,实用高效,当然它的价格也不低。”省农机推广站站长何彦武介绍。

  饲草的品质提升之后,怎样免遭“滞销”厄运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制约省外价格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即运费,现在大方捆机帮了我们的忙。我们普通的小方捆,装上一个33吨的半挂,一般只能装十七八吨的饲草,运输一次,运费就显得高了。但是打成大方捆以后,密度是小方捆的一倍,一个33吨的半挂车,可以装到28吨到30吨。你看,运费是一样的,你装得多物流成本就下降,所以现在往省外销售的燕麦饲草,全部都是大方捆的产品,小方捆基本不出省了。大方捆机这几年我们省进了不少,像德国这款科罗尼的大方捆机,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捡拾机构非常特殊,捡拾速度非常快,据我了解,在现在的大方捆机里,可能它的工作速度是最快的一种。跑起来的话,每小时十多公里的工作速度,这是我们其它牧草机械都做不到的。“许振林坦言。

  当前,生态畜牧业已经成为我省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草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发推广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省农机局、农机推广站不断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引领,与相关草业部门协作,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形成联动共促牧草全程机械化。在机具推广方面,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重点机具的补贴力度。牧草机械已经连续多年都是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叠加补贴。其中对深松机、饲料作物收获机械、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在中央资金补贴额的基础上,可用省级资金按不超过中央补贴额的90%进行累加补贴,同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垦企业予以优先安排。”孙应祥表示。

   农机合作社,

   助力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面积饲草种植收获,相比一般农户,合作社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能力要高出很多,在推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尤为凸显。

  哈勒景乡这片2000亩的饲草基地,是湟中县鲍丰农机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今年已实现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实训现场的先进农机具,有80%是鲍丰农机合作社的,这让理事长鲍奎很自豪。

  “今天现场展出的拖拉机有德国道依茨法尔的2604,美国约翰迪尔的1404拖拉机,整地机械有法国库恩的183.0,而且库恩的播种机和驱动耙是联在一起进行复式作业,这样播种的时候更高效,而且播种后的地更平整,出苗率更高,保墒也很好。今年我们使用了更先进的农业机械种出来的燕麦草,草产量明显增加,而且抗倒伏能力也强。比较以前,出苗率增加了20%,也就是能节省20%的种子,草的整体产量能增加到10-20%之间。“鲍奎介绍。

  鲍丰农机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开展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以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生产和代耕代收服务为主。驾驶着拖拉机,鲍奎带领合作社实现了致富梦想。

  鲍奎告诉记者,合作社从过去以粮油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为主,逐渐转到以饲草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现在顺应国家的粮改饲政策,饲草种植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几年合作社在购置机具的选择上也在做着改变。

  现代化的机具和先进的理念,让鲍奎的脚步走得更远。去年,合作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托管了5500亩地,用来种植燕麦草。因为缺水,含沙量高,之前那片地里几乎不长东西。

  鲍奎决定把这5500亩地平整成20亩一块的小地块,并以每亩15到20公斤的密度进行种植,而当地人一般以每亩2.5到4公斤的密度种植,产量都不高。

  当时,很多当地人认为他疯了。因为按土壤和天气情况,像他种植的这种密度,水分肯定更加不足,不可能有收成。而鲍奎分析,种植密度太稀疏更易加剧水分蒸发,而且机械作业成本大。因为燕麦草的生长时间比较短,他认为,如果在6月底种植,生长期正好赶在雨季,利用一个雨季完全能长起来。果然,收获之后燕麦每亩就赚了300元,令当地人赞叹不已。

  “因为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采用全新的种植方法、种植工艺,和他们当地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的产量就上去了。”鲍奎说。

  今年,在往年机械作业基础上,鲍丰农机合作社又和曲麻莱县碧天百草种植有限公司签订15万亩全程托管机械作业合同。

  和鲍丰农机合作社不同,海东市乐都区益生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所采用的机具以中小型为主。

  理事长张得栋告诉记者, “我们当地没有这么大的集中连片的土地,全部是山地,农业机械用的都是小型的。跟过去不一样的是,以前用的全部是微耕机,现在都不用了,现在用的都是拖拉机,554是最小的,因为太小的马力干不了多少活儿,一天只能种个十几亩。我们现在用的机具,一天能耕种六七十亩,人工也划得来。合作社有4000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燕麦,做草饲料,全部是机械化作业,自己种自己销售,平时我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农忙的时候雇些农机手,最多时也就十五六个人。”

  湟中县志宏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000亩饲草基地,这几年种植燕麦草的效益挺好。在理事长傅云洁看来,“效益好,主要是用了新的农机具,以前收割燕麦草的机具不带压扁,压扁的草和不压扁的草明显有区别,压扁的草晾晒时间缩短,而且品质也会更好。以前我们的饲草基本上都在湟中当地的养殖户中销售,现在我们已经销到省外了,省外的价格也要比本地的价格高。”

  傅云洁感慨,全程机械化给合作社带来的实惠很多,除了改变燕麦的品质,人工成本也省下来了。因为合作社种植的是山地,一般的播种机不太适合,以前都是人工撒种,现在用一款撒肥机,撒肥撒种子都可以。牧草捡拾也可以用捡拾车,人工能省到一半以上。

  “我们是山地,进口的机子用的比较少,国内生产的割草机、小圆捆机、小方捆机我们用得挺多。现在合作社一共有14台套机具,全部机械化。忙时雇4到6个农机手就行了,种的时候一个月,收的时候一个月,一年两个月时间,平时田间管理,合作社自己的人手就够了。”傅云洁说。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已然成为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排头兵”。有了他们,我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更高品质迈进的脚步更加踏实。(王玉娟 秦俞东)

   记者微观察

   是好政策帮助我们走出贫困

  “你们看,这些牛吃得津津有味的,别看它们脏兮兮的,却是我们全家的脱贫致富小帮手呢,我们家能够摘掉贫困户帽子全是它们的功劳!以后还要靠它们发家致富奔小康呢!”

  近日,在大通县多林镇石头滩村一个脱贫户的牛棚里,陈廷有夫妇正忙着给自家的牛犊投喂饲草,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言语间也透露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石头滩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2人,低保户15户49人,陈廷有就是其中的一户贫困户。今年56岁的他,家有三口人。5年前,夫妻两人因为一场事故,住院治疗花费近30多万元,儿子陈占寿2012年考上沈阳工业大学,第二年因家庭困难辍学在家务农。2015年经申请成为建档立卡低保兜底贫困户。

  回想起当时的情况,陈占寿说:“家里连父母的医疗费都凑不够,还怎么能拿出多余的钱让我上大学呢,虽然我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勉强上了一个月的课,但想到家里的债务怎么还?庄稼谁来收?生病的父母谁来照顾?实在没有心情上课,就向学院申请了退学,打算一边打工务农,一边照顾父母。”村第一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希望陈占寿能够继续上完大学,由他想办法资助大学生活费,陈占寿经过几天考虑之后认为自己家的困难还是很大,下决心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家庭现状。

  2015年,经过村“两委”的评议和公示后,陈占寿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陈廷有夫妇身体不好,一开始村里主要通过政策兜底解决这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到今年,陈占寿一家享受的低保以及其他政策性收入加起来每年有1.7万余元。只是光靠政策兜底,还不能实现真脱贫,还得另寻一条出路,正好陈廷有夫妇身体也好了一些,打算搞个养殖产业增加收入,这一想法得到了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积极给他们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联系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牛羊养殖技术和一般疫情防控的培训,并帮他们申请了3万元的贷款买了4头牛。经过夫妻两人的细心照料和经营,到2016年底他们家的牛达到了12头,第一批牛出栏就挣了两万元。“养殖产业让我们家看到了希望,今年我申请贷款5万元,在自家的空闲地修建了一个可以养50余头牛的牛棚,扩大了养殖规模。2017年养殖的奶牛生了6头牛犊挣了3万元呢”。说起自家的养牛产业,陈廷有说得滔滔不绝,停都停不下来,脸上全是笑容。到今年,全家共偿还债务15万余元。2017年底,陈占寿被选举为村团支部书记,成为了一名村干部,这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办事能力,又可以为群众和集体办一些实事。现在陈占寿比原来更忙了,但是忙得更充实了。去年陈占寿还找到了他的另一半准备结婚成家,还用养殖赚的钱购置了一辆小轿车,他们家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在石头滩村像陈廷有一样贫困的家庭还有很多,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寻找脱贫道路,陈廷有一家的养牛产业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大家根据自身实际纷纷效仿搞起了养殖。如今,养殖产业带动了村里的发展,收入翻了好几倍,成功实现了脱贫。

  回想起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陈占寿及其家人有特别多的感触:“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多年来的帮助,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如果没有这些好政策,我们家现在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不敢想!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王颖 杨七姐)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