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碧水丹山要收益 农牧民变身旅游从业者 走上致富路

17.07.2018  14:12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报道)人们常说,走出大山天地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集中对一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村实施了易地搬迁工程,贫困户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穷窝窝,住进了政府帮助建好的敞亮新房。然而,搬出穷山沟以后怎么办?发展乡村旅游是不错的选择。 7月15日,以“旅游+扶贫,让生活更幸福”为主题的“2018年青海省乡村旅游暨扶贫产业启动大会”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举行,为我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再添一把火。

  德吉,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这个以幸福为名的村庄,在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下实施了易地搬迁,带着对党的感恩、对幸福的期许,村里的群众住进了新房。除了新房,新的村庄“水电路讯污厕”一揽子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村公所、文化广场、射箭场、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2016年以来,尖扎县提出了“山上问题、山下解决”思路,将易地搬迁作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投入6730万元,在昂拉乡河东修建住房251套,将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区7个乡镇251户946人进行了集中安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迁的是新居,搬不走是各族群众千百年来独特的民俗传统文化,这正是乡村旅游的“文化核心”。守着碧水丹山这块“金字招牌”,相较于过去,尖扎县许多搬迁以后的村庄有了水有了电有了公路,发展乡村旅游投资少、见效快。村里人普通的藏饰、小吃都得到省内外游客的青睐。吸引力就是生产力。尖扎县采取“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模式,依托德吉村依山傍水的独特优势,开发了水上游乐、露天沙滩、垂钓等娱乐项目,打造了百亩花海和蔬菜、果品农事体验园,修建了休闲广场、栈道等景观设施,培育了30户“农家乐”,让搬迁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为老百姓搭建起了一条通往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实现了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提出的“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忙起来、有事干,吃上‘旅游饭’”。

  尖扎县县长旦增说,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尖扎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坎布拉直岗拉卡村藏家民俗、康杨穆斯林风情、马克唐五彩神箭文化、昂拉千户府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科农耕文化、尖扎滩草原游牧风光等乡村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让更多群众依靠碧水丹山富起来。

  作为我省全面破局全域旅游的重点,乡村旅游一直备受省委省政府重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之后,省旅游绿色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了一批重点乡村,实行分管领导和旅游发展委班子成员联点制度,重点给予指导和支持,以发挥试点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省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特色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推动成立乡村旅游行业组织、完善相关标准和细则,组织开展“送游客下乡”活动等工作,旨在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实现农牧民从旅游从业者向利益共同体转变,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域旅游新的增长点,成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尖扎县一名妇女现场为游客表演手推石磨炒面 建成的旅游导引牌 雨中的尖扎黄河格外美丽 水上项目 水车 扶贫旅游码头(照片均为范宗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