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礼讲仪给1700万青少年补足文明"营养"

28.12.2015  12:57

  外出旅游,要牢记哪些礼仪常识?面对“扶不扶”的难题,文明礼仪“小达人”是怎么做的?近日,江苏省未成年人“八礼四仪”教育专题网站开通上线,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学礼讲仪”又多了一个网络舞台。

  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省文明委面向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开展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一年多以来,“学礼讲仪”已成为江苏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文明礼仪逐步渗透到全省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看似抽象的礼仪,如何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在“学礼讲仪”中,孩子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养成文明习惯,家庭和社会应怎样配合助力?

   让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礼仪教育不落空谈

  “记得一次带队出游,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来回奔跑,乱丢垃圾。带队老师不得不留下善后。”说起礼仪教育,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校长鲁照斌,给记者讲了多年前的一次亲身经历。

  事情虽小,却折射出未成年人礼仪教育中的大问题。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坦言,之前的文明礼仪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原则要求多,落实措施少;说教灌输多,实践活动少;零散内容多,系统读物少。“提升文明素质,空谈没有意义,需要有一套通俗具体的规范,让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守礼有德的孩子究竟啥模样?2014年2月,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江苏“八礼四仪”出炉。“八礼”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8个礼节;“四仪”则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据江苏省文明办未成年人处处长赖海燕介绍,与以往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和各类礼仪规范相比,“八礼四仪”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使原则目标要求具体化,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比如,“餐饮之礼”要求在饭店用餐时,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言谈之礼”提出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其实只要帮孩子制定好操作性强的规范,孩子一般都能自觉遵守。”南京雨花实验小学校长郭卫星说。记者在该校食堂看到,一年级的孩子也能自觉践行“餐饮之礼”:一个班4个组,分批到走廊上的汤桶里打汤,40多个孩子打完汤后,汤桶外没有洒落一滴汤;吃完饭之后,餐具又被整齐地放进回收筐。

   从行为规范到自觉认知——于无声处润泽童心

  有了行为规范,如何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认知,继而转化为恒久的文明素养?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认为,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是教化与规训,“以孩子的视角,在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润物无声地落实教育目标,才更有可能提升教育的效果”。

  为了让“八礼四仪”更接地气,江苏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妙招。记者看到,泰州城东小学学生人手一本“文明护照”,孩子们暗暗较劲谁的“文明护照”上签章多,很多不文明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纠正。

  江苏省文明办也顺势推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绘本”丛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简洁优美的文字,向青少年揭示蕴含在礼仪知识点背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许多关涉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公益广告、微电影、情景剧、手机客户端游戏等文化产品,也在江苏各地涌现。

  相较于“八礼”而言,“四仪”听上去似乎和孩子的生活有点距离。但对亲历过仪式的孩子来说,每一种仪式都具有非同寻常的力量。

  走红地毯,给食堂师傅送花,向家长鞠躬……金陵中学2015届毕业生何卓尔,至今难忘高考结束后参加的那场成人仪式。那一天,她和小伙伴依次经过写有“童年”“快乐”“少年”“梦想”“青年”“担当”字样的牌子,“从那一刻起,我们告别幼稚走向成熟,将来要有更多担当”。

   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空间——家教共育文明礼仪

  “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赖海燕说,对未成年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打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育人空间,以良好的家庭示范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如何将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带入家庭,辐射整个社会?形式多样的“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活动在江苏各地广泛开展:常熟市利用各类家长学校开展“文明礼仪,你我有责”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引导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宿迁市试点建立小学生“成长存折”,实现家庭、学校对学生礼仪养成的双向监督……

  “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推行一年多来,校园里的“小淑女”“小绅士”变多了,但改变的不仅是孩子。淮阴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以前经常教育孩子垃圾要丢进垃圾桶,但有时候远远一扔,扔不进也就算了,觉得反正会有清洁工人来收拾,“现在,孩子看到了就会走过去捡,我还怪不好意思的”。

  杨志纯表示,今后江苏将在深化未成年人礼仪教育上谋新招、求实效,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记者沈大雷通讯员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