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力量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文化研究座谈会召开

29.08.2019  18:0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李娜 通讯员 赵勇权 报道)8月29日,青海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在西宁组织召开祁连山生态文化研究座谈会。邀请领域内相关专家学者、作家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省属高校、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社科院、省文物局和海北州、海西州文化部门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近50人参加了座谈。

  本次座谈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上的贺信精神和国家公园论坛《西宁共识》中开始,会上首先详细介绍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片区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高地”中的具体实践和探索,阐明了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认真落实试点工作各项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的具体要求,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打造“生态保护、生态科研、生态文化”三大高地,突出“生态文化”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以“生态文化高地”建设来系统挖掘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最大潜力”。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南对此次座谈会提出具体要求,强调祁连山生态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支撑,要适时加快编制专项规划。

  座谈中,与会领导和专家普遍认为,祁连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生态名山,对中国西部乃至全国经济、文化、民生产生着深远影响,也因此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特别是国家公园论坛刚刚召开之际,开展生态文化研究意义重大,这对国家公园文化体系构建,增强全民认同感和区域文化自信以及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开展祁连山生态文化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是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需要,是将祁连山国家公园建成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域、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系统修复样板区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性工作。

  此次座谈重点探讨祁连山生态文化的基本概念、地域独特性以及国家代表性,就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背景下,如何开展祁连山生态文化挖掘整理和分析研究以及祁连山丰富的生态文化展现形式、如何推动生态文化建设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融合、如何通过生态文化产品化让社区居民增收、如何通过加强生态文化艺术化创作加强传承等问题达成共识,明确在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以南麓为主兼顾北麓以及遵循一般规律和坚持祁连山特色等原则基础上系统推进祁连山生态文化建设。

  据悉,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生态文化研究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分阶段按步骤实施,从全面摸清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地域文化等基础性工作开始,逐步展示阶段性成果。同时将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文化数字平台,通过大数据中心的智能化功能,实现生态文化数据的检索浏览,并与试点区文化部门共享成果,实现文化遗产共管、共建的目标,逐步形成开放、创新、共享的生态文化建设新模式,后续还将研究成果导入自然教育、社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体验、文创产品、生态旅游等领域,努力让社区居民在生态文化建设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