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为担水路村点睛

25.04.2016  13:59
来源:海东时报

   虽然在两年前我们已经对担水路村做了探访,但关于它的历史、故事以及文明的挖掘却从未停止。当太阳温柔舒爽地照射在人们身上时,我们再次来到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庄。

  寺儿坡下神泉水

  对于担水路,我们已是轻车熟路。这里一扫往日的宁静,下车伊始,一片喧闹声包围了我们,眼前一群穿着鲜丽服装的男女老幼,三五成队地朝西一条巷道挤去,我们很快融进了人群,顺着一条弯延小路向前推进,老远便听到叮咚的泉水声——马上要到寺儿泉了。

  在一座坐东朝西的小山坡下,泉水从石缝中喷涌而出,经人工雕锉的龙形水口中喷涌溅玉,清澈透明。

  早听这里的人们传说:担水路寺儿坡泉水清香可口,能治病健体,远近几十里的人们若发现危重病人几天不吃饭,想喝口凉水,就想方设法肩挑驴驮来取水治病。

  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块花岗岩景观碑,两条“二龙戏珠”的巨龙治水浮雕活灵活现地在碑顶端腾云飞舞,欲要向更多的善男信女泼洒琼浆玉液,造福人类。景观碑高1.6米左右,下方有八卦形碑座衬托的碑身端庄萧穆,甚为壮观,碑身正面用极正规的隶体字镌刻着寺儿泉的简单历史,纪念碑的后面刻着:“饮水思源,源远流长”八个大字,表达了饮水人对寺二泉的千古不忘之情。

  原来,这天是寺儿泉的树碑奠礼。人们聚在寺儿泉周围一百多平方米的绿茵草坪上挥手高歌,切实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珍贵馈赠。或载歌载舞,或三五成堆地喝着自家带来的酩瑠烧酒,或呷着用泉水熬制的五香茯茶,完全陶醉在祭拜寺儿泉的神圣仪式中。

  “三弦弹来四弦响,洋琴和琵琶俩对上,

  寺儿坡泉水比蜜香,浑身子骨头里渗上”。

  歌声此起彼伏,悠扬柔美,到处欢声笑语,一片“花儿”的海洋。

  这里曾有香水寺

  寺儿泉,原名“香水泉”、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发源于巍巍的昆仑山烽台岭寺儿沟,从岩层中喷涌而出。

  对于寺儿泉,当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当年西王母在昆仑山瑶池畔宴请诸神,创造神应约赴宴,席间诸神诉功,创造神凡摩表示要将昆仑之北造成花氆氇地,让那里草肥水美牛羊壮,碧野千里飘奶香,西王母听了甚为高兴,特馈赠几樽琼浆玉液,宴罢,凡摩在回归途中酒兴未尽,信手把樽畅饮,不料大醉,金樽掷地,琼浆四溢,遂化为清泉。

  元初,成吉思汗统一中原,途经此泉,亲尝其水顿觉神清气爽,余香四溢。次年,降旨在此修建寺院,并用该泉取名为“香水寺”。香水寺因聚山川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玉液升腾若湫龙,呈现出人们取水治病的繁忙盛景。

  明洪武九年,闫氏宗祖闫忠良从南京来青海屯田,扩建了香水寺。清同治年间,一把火使香水寺毁于一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百年古刹虽不复存在,但香水寺的泉水历经沧桑,千辛万苦从石缝中喷涌而出,水势更旺,尽情展示她银帘舞虹的舒爽形象和冰姿银骨般的珍贵气质。

  “大山根里清泉水,她淌给了几千年了。

  以前的人们识不得,早成了活牵连了。”

  响彻在担水路村的“花儿”,无不道出人们心灵深处对香水泉的感激之情。

  溯源寺儿泉

  我们决定前往寺儿泉的源头一探究竟。午后的阳光让人有些头脑发昏,我们乘坐三轮车从担水路村出发,顺着砂石车碾过的车印,一直朝村子向东的一座大山前行。

  越往山下前行,路况愈发糟糕,糟糕得让人不得不放弃交通工具。一条时隐时现的小溪流两侧是连绵不断的石崖绝壁,循着小溪继续缓慢前行一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烽台岭的第一道门槛——眼前横着一丈高的石壁,两边是高不可攀的石山峻岭,右侧是人们爬过的“脚手踩踩”(脚手留下的痕迹)。虽说我们已经成功的跨入了烽台岭寺儿沟,但是到达到达泉水的源头,还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前面的山路相比,之后的路段则是更加崎岖难行。

  顺其往东前行,眼前出现一座像极了棺材样的山,那就是棺材阳坡。据说它能保佑人们下辈子荣华富贵。难怪,当年有大量的香客前来祈愿。继续沿山路前行,转过几个弯后,左侧苍山石壁下出现一块平缓的凹坡地,再沿着前人铺过的石路台阶前行,这里隐约有人工修筑的石墙,土灶,残砖,瓦片,这就是寺儿沟“惠元寺”遗址。由于地理原因,人们习惯称担水路寺儿坡的寺院为“前寺”,惠元寺为“后寺”。

  我们停下来休息,时隐时现的溪流从鲜花异草掩隐的石缝中汩汩流出,捧一捧饮之,长途爬行过程中的疲惫感顿时化为乌有。静听潺潺流水,远闻野鸟鸣唱,青山环绕,幽静而庄严,眼前仿佛显现出一处当年“惠元寺”晨钟暮鼓,僧侣诵经拜佛的祈福仪式。

  烽台岭、惠元寺、寺儿泉、时盛时衰,时隐时显,经历了世间沧桑,苦辣酸甜,但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它们。早在明清时代在烽台岭山顶人们用石头垒起的峨博,至今经幡飘荡摇曳。每年大年初一(即春节)和六月初六带上献牲(公鸡,绵羊),白盘(馒头)钱纸、柏香、祭文天亮之前便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自发来到这里举行神圣的祈福祭拜仪式,以此表示对惠元寺,寺儿泉的感谢崇敬之情。

  烽台岭的盛会近几年时兴跑马、射箭、摔跤运动、“花儿”演唱和藏舞等节目。且听,多么高亢清脆的“水红花”令。

  “山里高不过昆仑山,水里香不过寺儿泉。

  花儿美不过红牡丹,人伙里美不过少年。”

  担水路村,这个由水得名,因水建寺,具有神秘色彩的传统村落至今已有四百五十多户人家,二千三百多口人。在寺儿泉的养育下,他们孝友治家,耕读为业,期间更不乏国家栋梁之才。

  担水路村委会主任表示,五月,寺儿泉要以更暂新的面貌吸引更多游客分享寺儿神水的清爽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