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与文明同行

05.04.2016  02:20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3月的最后一天,正值清明节前夕,在凤凰山公墓大门口,摆放着的很多鲜花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前来祭扫的人们,将手中的烧纸换成了免费的鲜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祭祀已不仅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理念的践行。“烧纸换鲜花”这小小的“一步”一经迈出,文明祭祀已然在路上。

  前来为母亲祭扫的王勇先生说:“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的,送一些鲜花,心里有一些慰藉,内心的感受甚至更庄重一些,比烧纸、放炮更有意义。这样做不仅可以祭奠亲人,还可以保护环境,我支持。以后可以考虑自己直接买鲜花带上来。”

  心祭胜于形祭。近年来,网上祭祀兴起,借助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省民政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萍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在网络上祭奠自己的父亲。打开父亲的“网上墓碑”,她一边浏览一边告诉记者:“看看这上面都是我们姐弟几个的留言,有什么想说的心里话,我们随时都可以打开电脑跟自己的父亲说。我的老母亲还时不时去送一朵鲜花或蜡烛,在外地的大哥也可以在网上时时祭奠父亲。这种方式我觉得非常好,值得提倡。”

  “转变观念,倡导科学祭祀,摒弃愚昧的祭奠方式;倡导环保祭祀,自觉破除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陋习;倡导节俭祭祀,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倡导文明祭祀,大力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这是省民政厅面向全省下发的“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里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文明时代的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

  文明祭祀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也是现代社会文明所倡导的新风尚,祭祀先人,继承传统美德,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生活,才是清明祭祀的重要意义所在。

  “今年我们大力倡导简朴祭祀,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办理丧葬礼仪,更提倡鲜花祭扫、植树祭扫、踏青遥祭、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环保、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把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变为以精神传承为主。骨灰存放或撒散、深埋、树葬、草坪葬、壁葬、骨灰寄存等绿色节地葬法都是近年来所倡导的做法。”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王发玉介绍说。

  在西宁凤凰山公墓,就有一面有着366个“壁葬”格位的墙壁。其中180多个格位已经安葬了逝者。这种向“空间”发展的丧葬方式,近年来慢慢被人们接受。“你们看,旁边这一排,共17个墓地,共长30米,同样占地面积,就能够设置三百多个‘壁葬’格位,我在想,如果社会认可度高了,我们就可进一步扩建。”省殡葬协会副会长杨秉兴说。

  数据显示,在西宁市颐宁故园公墓有“草坪葬”示范点,青海省千仙居公墓有“壁葬”示范点,青海省千鹤公墓有“树葬”示范点,结合荒山治理,今年4月5日后,西山骨灰安放公墓还将开建新的壁葬和塔葬的示范点……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观念也要进步。除了丧葬方式的新理念,为逝者献束花或种棵树,都是值得提倡的文明祭祀方式。文明祭祀关键要破除旧观念,树立新风尚,自觉放弃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烟花等陈规陋习,倡导群众更多地采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祭祀方式,这几年,每到清明节等祭扫活动较为集中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改变还是很大的,纸灰少了、黑烟少了、选择步行上山的人多了……”杨秉兴告诉记者。

  真正的祭奠,与形式无关,它在我们的心底,与文明同行。借着思想和追忆在心中重新树起逝去者的影像,在记忆深处触摸、感受亲情的温暖,这是“祭奠”最纯粹的意义和情怀。节俭、低碳已成为当下一种新社会风尚,新时代呼唤新文明。我们的共同努力,定会让“低碳出行、文明祭扫”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