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播撒希望的种子 ——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余庆福

07.11.2022  07:40

合作社农户在种植新品种。贵组宣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1月4日,记者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当车地区金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冬小麦繁育基地内,只见绿油油的冬小麦迎风摇曳,一望无垠的青绿承载着来年丰收的憧憬与期待。

  “现在冬小麦出苗啦,它们已经长到6公分高了。过完霜冻之后,来年春天就能继续成长。这都是我们基地经过努力培育出来的成果!”贵德县金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庆福欣慰地看着这片奋力生长的麦田,眼里都是喜悦。

  余庆福说:“我们基地培育出的冬小麦种子,不仅在贵德当地,甚至在湟中区、尖扎县、互助土族自治县都受到广大种粮户的喜爱与好评。我们在育种时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因此种子抗病性强、抗倒伏、抗冻,十分适合在川水地区种植。”

  “可别小瞧了育种工作,这可是一项技术活、一门田间学问!只有脚上踩着泥,心里才有数。”余庆福说,育种不仅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极大考验着育种人员的体力和耐心。行业内常有“育好一颗良种,十年守在田边”的说法。育一粒优质的种子,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与心血。

  “农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期,要讲究‘不误农时’,我们的工作就是跟‘老天爷’在抢时间。播种、浇水、除草、打药、取杂等环环相扣的每一个重要的过程,都不能错过;田间管理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亲力亲为。”因此,长期的户外工作也让余庆福和同事们的皮肤成了小麦色。

  余庆福坦言,培育种子没有清闲的时候,尤其是在取杂的环节更为忙碌。种子在晾晒过后则会进入精选机进行精选,去粗取精,淘汰掉颗粒不饱满以及破碎的种子,留下的则都是纯度、净度、水分达标且保证发芽率,颗颗如同珍珠般圆润的优良之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催人奋进,培育出好吃、好种、好管、产量高的优质种子,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余庆福表示。截至目前,合作社基本完成计划播种面积,共收储各类农作物357.5万公斤,其中春小麦原良种达105万公斤,青稞原良种达162.5万公斤,冬小麦原良种达63万公斤,杂交油菜制种达16万公斤,各类蔬菜制种达1万公斤,杂交玉米制种达10万公斤。这无疑为提高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地区粮食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子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没有良种就没有优质农产品,打小就与农业结缘的余庆福深知这个道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已经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其中加快良种繁育、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的一环。

  “除了常规育种以外,我们还坚持科技创新,将优良新品种和实用好技术带到千家万户,为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今年,我们还引进了50多个种子的新品种,目前正在试验种植阶段。”余庆福说到。

  余庆福常说:“我热爱家乡的土地,希望在家乡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将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继续推广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提升现代化种植水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将为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提供农业实用技术、经营方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知识培训,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以及开展送技术、送品种、送信息进村入户活动,使更多农民收益,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