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者报酬动态增长机制

05.06.2018  20:51
  为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者报酬动态增长机制,5月30日,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全省社区工作者报酬体系的通知》,决定全省社区工作者从2018年1月起实施与岗位序列、社区工作年限、职业资格相对应的17级报酬体系。   为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者报酬动态增长机制,5月30日,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全省社区工作者报酬体系的通知》,决定全省社区工作者从2018年1月起实施与岗位序列、社区工作年限、职业资格相对应的17级报酬体系。
    《通知》规定社区工作者报酬包括基本报酬、职业津贴、绩效报酬、社会保险和其它补贴。首次明确了社区工作者职业津贴、规范了绩效报酬和增加了冬季取暖补助等有关补贴,并支持社区工作者积极缴纳社会保险。其中,规定社区工作者月基本报酬为全省城镇常住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数)×报酬系数,实行动态调整,每三年调整一次,月基本报酬最高6020.33元、最低2452.73元,比原标准平均提高44%。社区工作者最低报酬系数按照2016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倍确定,高低与社区工作年限挂钩,最高为2.7倍。
  《通知》对社区工作者报酬资金保障渠道予以明确,即:社区“两委”成员基本报酬和职业津贴所需资金,60%由省财政补助,40%由市(州)、县(市、区)统筹解决;缴纳社会保险所需经费,按照财政补贴与个人承担7:3比例分担;绩效报酬、冬季取暖补助等其它补贴资金由地方财政自筹解决;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报酬、缴纳社会保险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其他补贴各地可参照社区“两委”成员补助标准给予适当补助。
  《通知》明确社区工作者范围为: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以及其他社区工作人员。


编  审:刁成秀 编 辑:霍艳珺 供 稿:卢剑峰

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初心使命省民政厅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省民政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海北州原子城纪念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心参观学习,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丰富学习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增信走心有新意......民政厅
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
  9月24日,青海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副省长、省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匡湧主持召开......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