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霾并不遥远

27.05.2016  09:06

  2013年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和科技厅将《西宁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项目》列为省级科技支撑项目,展开课题研究。由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并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具体实施。

  这一项目就投资规模而言,在我省诸多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中占不了一席之地,但是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环境建设项目。项目首先要告诉我们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

    

  空气中的颗粒物与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光化学烟雾、酸沉降和臭氧层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也与公众健康存在关联。可以说,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施的这一项目已经回答了西宁“雾霾从哪儿来”。通过科学监测向我们展示了污染源的解析结果,为下一阶段大气颗粒物的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并且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青海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一场持续3年多的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和持久战于2013年秋在湟水南北两岸打响。2014年以来,在持续巩固建筑道路扬尘控制不反弹不松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区域联防、网格化治理和督查问责机制,进行开放源污染治理是西宁市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2014年,全省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推进有力,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尤其是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分别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47%和144%。在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煤烟尘污染方面,2014年确定的33家企业48项废气排放限期治理任务完成较好。西宁、海东两市共淘汰燃煤锅炉1269蒸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14%。西宁市通过扩大禁煤区、制定发布用煤品质标准、建设煤炭集中交易市场等,从源头减少了煤烟尘排放。在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和油气回收改造方面,西宁和海东两市政府出台了黄标车鼓励性淘汰补助政策,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67万辆,完成目标任务的105%。西宁市将黄标车限行区域扩大至10.7平方公里。2014年西宁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45天,优良率达到73.1%。

  如果说,2014年以来,青海省环保工作以着力推动生态领域改革为牵引,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用新观念谋划工作思路,用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用新办法破解环保难题,推动了全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那么,今天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呈上的不仅仅是一项科研成果,而是为我们找到了西宁大气污染的“病根子”。

    

  今年5月初,记者从省环境保护厅获悉,《西宁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项目》研究工作,经过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完成了西宁市大气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工作,其结果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和工作成果复审。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西北五省区是第一家。其结果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由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担任组长,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源解析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员的结果论证和工作成果复审。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西宁市也成为西北五省区中第一个可以向社会发布源解析结果的省会城市。

  西宁市承载了青藏高原主要的经济社会活动,湟水两岸,面积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而就是这区区2.2%的面积,却承载着全省61%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GDP占全省的56%,工业产值占66%。西宁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项目以PM2.5作为研究对象,在以西宁市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展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窦筱艳告诉记者,大气污染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PM2.5非常微小,人眼无法看到,为了全面掌握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在不同区域的分布规律,我们首先对西宁市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源类进行了识别,将污染源分为固定源、移动源、开放源三大类,并设定采暖季、风沙季、非采暖季三个采样期,确定西宁市环境监测站、湟中县园林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林业局、西宁城南新区、门源回族自治县背景站、甘河工业园区、西宁钢厂等12个监测点作为本次PM2.5样品采集点展开各项工作。

  这样周密而精细、历时两年的大气污染监测在西宁是第一次,监测结果显示:以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城市扬尘、道路尘为主的开放源是西宁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紧跟其后的污染源是以燃煤排放源和工业源为主的固定源,这一类污染源除工业企业污染外,民用燃煤在燃煤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排在第三位是以机动车尾气为主的移动源,近年来,西宁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已经成为污染市区空气的一大因素。根据西宁市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结果,2013年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37887辆,其中载货汽车62096辆,仅占保有量的18.4%,但是其排放量高于其他类型汽车,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及随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使得西宁市的空气质量日趋恶化。生态学家指出,汽车尾气不仅对人产生危害,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酯基硝酸脂,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减产与汽车尾气的污染明显相关。

  环保部下属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这样描述:有关研究估算表明,2010年城市地区与室外大气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1.48倍。2013年1月雾霾天气导致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4城市过早死亡共计1416人。

    

  雾霾,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去冬今春,北京雾霾“红色预警”数度响起。担忧、期盼、无奈、谣言……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人感觉到做一个高原人似乎是庆幸的。面对眼前的蓝天、白云,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在享受洁净空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欢畅。

  然而,当我们面对车流如织的市区大街小巷,从我们身边细小的变化重新审视生活的环境时,发现灰蒙蒙的天空时常会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时隐时现。

  权威部门的检测数字显示:2014年全年西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26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2.8%。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西宁市市区二氧化氮(NO2)浓度年均值38μg/m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40μg/m3);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41μg/m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0μ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120μg/m3,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0μg/m3);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63μg/m3,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μg/m3);臭氧[O3(8h)]浓度年均值59μg/m3。

  由此可见,西宁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生态论坛:找到“病根儿”关键在对症下药 

  《西宁市大气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并且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是我省环保事业的重要收获,对于全省环保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这个环保科研项目的开展,使人们认清了西宁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情况,找到了大气污染的“病根子”,从而增强了对治污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治污的干劲。

  既然找到了“病根子”,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从《西宁市大气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项目来看,扬尘污染治理仍然是西宁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头戏。目前,扬尘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绝不能有一点松懈。要继续加大渣土车的管理工作,继续做好洒水、喷雾等正常作业,建筑工地、裸露场地实施防尘网覆盖,裸露道路实施硬化。要继续强化城乡绿化工作,保持树木成活率,扩大绿色覆盖率。治污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长期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击退扬尘污染。

  同时,煤烟污染治理也绝不能放松。锅炉“煤改气”工程应继续扩大范围,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要加强群众工作,加大对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群众不要燃烧秸秆,要千方百计减少煤烟污染。对工业企业废气、粉尘污染的治理更要进一步加强,要严格监督“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要一如既往强化治理,对“黄标车”的治理、使用油品升级都不能松口气。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环保科研项目的开展,是我省环境监测工作新的起点,新的契机。它检验了我省环境监测工作能力,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创造了新的条件。环境监测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西宁市大气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并不是终点,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这个课题研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其它众多的科研项目也还在等待着我们。(作者:夏连琪)

  生态故事:环保理念进社区入学园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五四”青年节,青海民族大学鸿文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由省环保厅组织的“保卫青海蓝”环保主题诗朗诵比赛在这里举行,诗歌朗诵持续了近3个小时,27名参赛选手个个精神饱满,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动听,深深地吸引了现场观众和评委,同学们朗诵的《守护大美青海蓝天碧水》、《寻找清澈的湟水》、《我爱三江源》、《我光荣,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我爱青海湖》、《春天,让我们长成一排绿树》等精彩诗歌,以真挚的感情、铿锵的宣言,折服了全场观众。

  这是我省环保进校园的一幕。

  青海民族大学指导老师柏春梅介绍说,许多大学生不仅喜欢朗读环保诗歌,还创作环保诗歌,在今年环境日期间,将再次组织环保诗歌朗诵会。

  今年以来,我省环保部门扎扎实实开展环保科普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活动,“五进”活动有声有色,目前已经覆盖西宁、海东、海北、海南等地,大、中、小学生以及干部职工、社区居民、村民、企业人员参与活动,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绿色低碳理念在更广范围传播。

  省环保宣教中心组织环保工作者、环保志愿者深入西宁市、平安区和共和县等地社区,为1000余名社区居民讲授环保知识,勉励他们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资源,特别是少用塑料袋,并发放环保袋,受到居民们的欢迎。在祁连山水泥厂、共和县各企业,为300余人讲授新《环保法》的有关知识,使大家感到受益匪浅。在共和县民族第一中学、贵德县寄宿制学校、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西宁市第四中学、西宁市第五中学等学校,环保授课活动更是气氛热烈、高潮迭起,5000多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生动有趣的环保课教育。环保工作者为学生们讲授了环境保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讲授了怎样履行低碳绿色生活。环保志愿者以图文并茂的课件讲授了青海地区的鸟类及珍贵动物,演示了鸟类及珍贵动物的生存状况,博得阵阵掌声。每一场讲座之后,同学们还朗读环保诗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据了解,首届青海省高校环境文化季活动也接近尾声,8000余名大学生先后参与活动。

  省环保厅副厅长张常林介绍说,今年“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全省各地将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环境保护部公布今年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我省的环境日主题为“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此,全省各地将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环保、低碳、绿色理念,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环保中来。(作者:杰拉)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
我省完成千余名省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数据录入工作
  为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集中录入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