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发展路上预见更好青海

11.03.2016  08:52

  青海新闻网讯  “一带一路”建设高潮的到来,一个新五年计划的开始,注定让青海站在了历史的新高点。在这“十二五”与“十三五”的交会点上,过去与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精彩与压力同在、辉映。

  这五年是全省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五年,人均生产总值、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等走在西部前列,极大增强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谱写了青海发展史上崭新的篇章。

   五年, 我们收获了什么

  回望过去,五年的风雨兼程,五年的破冰前行,让青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基本形成,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百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翻番;全省百万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

   精彩回放

  这五年,青海牢牢把握“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成小康”战略任务,紧紧抓住有利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跃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谱写了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十二五”收官之年,我省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服务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新常态下,一批批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崛起,青海经济孕育持续向前的新动能。

  ●全省十大特色工业建设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4%提高到6.2%。三大园区要素集聚、规模生产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15个重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循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6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资源转换取得重大进展。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一产稳、二产优、三产增的新态势。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快发展,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基本形成,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形成规模,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百万吨。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资源优势,我省把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年,让创新经济的内核不断壮大,创新驱动也日益持续释放充沛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人民的获得感

  经济社会发展的精髓是“获得”。过去五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给高原人民带来的“获得感”,体现在各个方面。民生指数是“风向标”,是衡量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的最好尺度。透过民生数据,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这五年,倾力投资民生,彰显改革精髓,群众分享财富蛋糕。

  ●五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由“十一五”的1493亿元增加到4649亿元,增长2.1倍,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是前五年的1.6倍;累计转移农牧区劳动力563万人次。

  ●44.4万户各类保障房圆了百万人安居梦。50.2万户农牧民住房得到改善,11.3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藏区县城全部实现供暖。

  ●农牧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客运班车、普惠金融、邮政服务等实现全覆盖,162.4万群众喝上洁净水,65万无电人口用上可靠电,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民生保障正在向普惠型、质量型转变,各族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十二五”诸多的成就数据中,有这样几个民生数据格外引人注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2%,是增长较快的时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接近翻番。扶贫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由33.6%下降到13.2%。全省百万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未来,我们预见了什么

  走进“十三五”,青海面临一个个挑战和抉择:多重压力下,经济如何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结构调整,如何走出动能转换、增速换挡?民生发展,群众如何更好地分享财富蛋糕?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实现“131”总体要求,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十三五”规划给出了答案。

  蓝图展现

  未来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脱贫的攻坚期。以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使新兴产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有机和品牌农牧业,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畜产品供给体系,让农牧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未来五年,项目建设继续领跑,多线出击,今年将加快实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能源、重大水利工程、生态工程、藏区发展等一批项目,夯实投资稳定增长的基础。透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我们预见了更加富强美好的新青海正向我们走来。

   【交通】

  加快推进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的“一轴两枢纽”现代铁路网建设,加快格库铁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西成铁路。打通牙什尕至同仁等高速公路的“咽喉”,实施扎麻隆至倒淌河高速公路等项目。确保果洛机场通航,推进祁连机场建设等工程,力争青海湖机场开工。

   【能源】

  加快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推进西宁北750千伏输变电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等。

  【水利】

  推进黄河干流防洪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湟水北干二期、引大济湟西干渠等工程。

   【信息化】

  加快“宽带青海”建设,构建更加顺畅的“信息高速公路”。

   【项目库】

  加强项目库建设,推进格成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相关专项。

   【推进通关新模式】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品贸易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加快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建设,推进“联合检查、一次放行”通关新模式。

   【去产能去库存】

  运用市场淘汰机制,积极稳妥去产能、去库存。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政策通道,释放新增入城人口住房需求,化解房地产库存。

  【帮企业降成本】

  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费负担等,继续做好收费清理改革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市场化改革。

   【推进改造升级】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循环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导产业向特色化、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

  聚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光伏产业等产业基地和中藏药加工等特色轻工业和消费品工业。

  【农牧业现代化】

  加大特色农牧业投入,加快打造“四个百亿元产业”。

  【促服务业发展】

  高起点打造现代物流等十大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格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西宁朝阳物流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切实落实生态文明先行区实施方案,提高发展的绿色化水平。

   【推动东部城市群一体化】

  提升西宁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规划建设多巴新区,着力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快海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搭建城市框架,增强城市支撑能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

  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加快城镇“断头路”改造,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