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驶向新航程 —— 青海奋力开启“十三五”新征程述评之一

06.01.2017  16:03

  一元复始,岁序更新,站在2017年的崭新起点上,青海再一次扬帆起航。

  回顾辉煌过往,更好开创未来。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青海来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8月22日至24日,又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习总书记对青海的两次重要讲话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年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青海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年来,我省各项工作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进、部署。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进一步凝聚,全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取得了新进步。

   准确把握大势——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结构优化,百姓的获得感更强

  2016年,我省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经济发展平稳、有进、向好的态势。

  看速度——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主要经济指标处在全国中上水平、西部前列,我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5位。

  看含金量——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就业增收大局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百姓获得感更强。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

  2016年,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字当先,全省经济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三大需求平稳回升,全年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降幅持续收窄,全年实现由负转正。

  众多民生指标分外抢眼。脱贫攻坚全力推进,年内实现6个县摘帽、400个贫困村退出、11万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增收大局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7%;年初确定的13项民生指标调标工作完成;15年免费教育稳步实行,省级“三馆”投入使用,医改工作普惠民众,各类保障房建设完成年度目标。

  创新驱动,老产业有了新绝活,“高精尖”色彩渐浓。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快速成长,清洁能源首次跨区外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24.8%,风力发电量增长67%,两种新能源发电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17.7%,比重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此外,作为“十三五”我省重点发展的四个千亿元产业之一的千亿元锂电产业布局加速形成。以盐湖提锂为基础,一条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电池至终端汽车的完整锂电产业链条正在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2016年10月下旬,随着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关停炼铁1号高炉、炼钢8号和9号电炉,我省50万吨钢铁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全面完成。这意味着我省供给侧改革工作又向前迈了一步。

  西宁特钢去产能,是2016年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迈进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是一场等不得、输不起的战役。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改革步伐紧锣密鼓,持续发力供给侧,积极成效正在显现,成为“十三五”开局的一大亮点。 2016年,我省出清18户僵尸企业,提前完成西宁特钢50万吨钢铁和青海煤业9万吨煤炭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商品住房库存面积较2015年底下降23.8%,降低工业企业成本39.8亿元。及时化解西宁特钢、省投资集团等企业债务风险,妥善解决祁连纤维、西矿锌业等企业职工利益诉求。10月份,全省PPI由负转正,增长3.8%,结束了连续56个月负增长的历史。

  深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探索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一年来,我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支持设立旅游、交通等10个政府性引导基金,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举办青洽会、藏毯展等,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对外贸易逆势回暖。积极开辟国际航线,中欧班列青海号抵达欧洲,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标志着我省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简”掉机构,“放”下权力,收获民心和发展

  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引擎,那么改革则是发动引擎的点火器。2016年来,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创新活力不断喷涌。

  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改革任务如期落地。去年以来,我省以生态文明、医药卫生、司法体制三大“国字号”改革为牵引,重点抓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重大改革举措出台落实。各项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持续推出,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稳步推进。建立精准识别、精准管理、贫困退出、惩防监督、投入保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深入推进户籍改革制度,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推动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出台加快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等十多项改革举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少设路障,多报路况,巧建路标,政府权力的“减法”正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

  “我在网上就查到了补办所需的材料,准备齐全后就直奔这里。这个中心设置得很好,许多部门都在一起,办事不需要来回跑多个部门,而且这里的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很高。”前来省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业务的蒋汉平说。

  蒋汉平所办理的业务属于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服务窗口,这个部门每天都有几十件申请。许多申请都能“一站式”办结。工作人员尚国莲说,想申请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只要手续齐全,五个工作日就能办成。此外,农牧、卫生、国土资源厅等业务窗口也有许多“一站式”服务。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青海,愿意到青海投资兴业,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提升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不断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稳商的环境。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另一边是企业到处寻找新技术。破解两难困局,出路只有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成果更显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批准后到众创空间离岗创业,可在三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明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自主支配知识产权成果及其转化收益,并提出职务发明专利权人的奖励标准;对研发和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不低于总额的50%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极大提高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我省进一步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是西北最少的省份。省市县三级同步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目标,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全省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201户。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

  曾几何时,提及青海,人们就和偏远内陆、经济欠发达联系在一起。

  2015年年底,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为我们描绘蓝图;去年,习总书记两次对青海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把脉定位。“青海”一词在中央文件里不时出现,青海变得不再遥远。

  这些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从来没有这么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程度从来没有没有这么深。

  这既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更是我们必须扛在肩上的责任。

  站在生态安全的至高点,我们的责任、有义务必须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努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瞄准建设美丽青海目标,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去年,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初步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编制并发布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和办法,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健全。

  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守望蔚蓝的天……施政所向,民心所愿。去年,全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水污染防治工作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东部城市群及格尔木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家园美化行动,全面治理农牧区环境“脏乱差”问题;重点企业园区治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加强。

  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实施。三江源二期、青海湖流域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完成年目标任务;有效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推进湟水河流域南北山绿化工程,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盛夏时节,走进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俯瞰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牛头碑,蓝天白云下,鄂陵湖、扎陵湖,卓让湖,水天一色,一览无余——经幡、湖泊、草地浑然一体,黄河源头美到震撼、美到窒息!

  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称得上是个“聚宝盆”,长25公里、宽4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着斑头雁、黑颈鹤等61个种群上万只禽鸟,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尽管如此,这里的保护行动却一刻都未停息、迟缓。

  光阴荏苒,不负耕耘。如今,一张绿色生态网,在青海大地逐渐铺开。

  “我们是三江之源、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滋润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性。只要我们把生态这篇大文章做足、做好,潜在的生态价值一定会变成现实的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在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

  看今日青海,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的行动铿锵有力,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把青海打造成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发展有方向

  在青海湖以南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流经的地方,有一片美丽的草原——尕海滩草原,草原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拉乙亥麻村。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村党支部书记华格加信心满满地说:“2012年,我们村合作社成功组建了畜牧业、种植业、牛羊育肥、劳务输出、二三产业等5个生产经营组,这是顺应民心、民意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以‘村支部+企业+牧户’的新路子,实现草场集体流转、畜群优化组合,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氛围。”

  拉乙亥麻村的“蝶变”动力从何而来?答案是:关键在党。

  同理,办好青海的事,关键在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的基本要求,为青海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河南县是纯牧业区的贫困县,县域怎么发展?怎么保护生态?怎么脱贫……”河南县委书记韩华说:“县委书记作为一县‘第一责任人’必须坚守‘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的全过程,融入到河南县的实际工作中,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通过做大做强有机产业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过去一年,我省不断深化党的领导体制建设,贯彻落实党委、党组工作条例,认真研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制度规定,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要决策的督促检查工作,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干部教育培训十大工程为抓手,引导广大干部上好“人民大学”“绿色大学”“开放大学”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搭建“123”人才政策框架体系,有力推动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提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过去一年,我省持续加强“三基”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进一步做实;梳理权责清单,推进精细化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达标;探索基本能力准入机制,推进能力标准形成体系建设,基本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教育的这片热土上,基层教师始终是站在教育最前沿、最基层、最接地气的一支队伍。我们始终要怀揣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之心,发扬高原教师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勇挑重担,潜心教学,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红旗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包金贵说。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狠抓“两个落实”,对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查,层层传导管党治党责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以点带面深入开展纪律教育,严查违反纪律行为;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孙海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