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湟源古城共赏日月山

15.07.2015  10:47

  品味丹噶尔古城

  华石山

  日月山

     走进湟源,穿越在“天路”的青山翠谷间,仿佛能听到从丹噶尔古城到日月山一段段动人故事;

  品味湟源,似乎能看到唐蕃古道上驿站相连、使臣仆仆、商贾云集;能够真切地感受丝绸南路上的汉藏友好、民族团结;

  昆仑文化、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唐蕃古道、丝绸南路……不论是来自史志的记载,还是醉人的民间故事,都展示着湟源这块美丽土地上的文化精髓。

  如今的湟源,正敞开胸怀,迎接八方宾客来体验湟源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乡间美食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深厚历史文化积淀铸就独特美景

  漫长的历史沿革,为湟源创造了瑰丽独特的文化形态,还给湟源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丰富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多彩的民俗风情等,不仅是湟源历史的见证,更是今天湟源县开发旅游不可多得的资源。

  情景再现:丹噶尔明清老街繁荣

  7月中旬,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此时走进丹噶尔古城,探访这座神秘的老街,时光渐渐倒流……

  其乐也融融,其情更切切——平平仄仄的古街石巷,萦绕着诗词余韵;鳞次栉比的楼宇庭院,呈现着历史的岁月沧桑。穿梭于古旧的街巷院落,触摸独特历史民俗文化的脉动;入住静谧的农家客栈,品尝地方风味佳肴的美味;还有演唱曲艺、花儿的悠扬声不时飘入耳际……似乎又能感受到昔日“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繁荣景象。道路两旁古典式的商铺内,展示着湟源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许多民俗文化都得以保留并更新,使古老的丹噶尔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向人们展示着它深藏的魅力。

  爱一座城池,恋一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和商贸中心地位的转移,丹噶尔古城日渐萧条,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逐渐退去了原有的容颜。为了还原城市古老的景象,体现城市文化脉络,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湟源县委、县政府从2006年7月开始对丹噶尔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旨在将丹噶尔古城打造成集民俗、饮食、商业、军事、宗教文化和独特的建筑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古都,展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景象的平台,使丹噶尔古城成为湟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小北京”的繁荣景象又重现于世,它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展现着自己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

  穿越历史:听日月山下动人传说

  “曲径行回两城间,斜阳卸影鸟飞还。云重峭壁青千丈,风皱奔流绿一湾。踏破丹梯崖似岩,凿开石锁坦为关。往来茶马从此过,地大势高一线川。”

  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日月山,是祁连山脉的一个分支。公元638年的唐贞观15年正月,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护送着一位美丽的公主走过日月山口,日月山便从此闪亮在中国人伫望公主远去的心海,守望着无尽的苍凉和沉甸甸的传说。在历史上,日月山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

  断眷恋情丝,踏西行道路——山下的倒淌河,这条华夏大地唯一一条我行我素倔强地从东流到西的倒淌河,凝聚了公主太多复杂的泪水,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当文成公主行至赤岭,将要离别唐朝管辖的土地,心中一片怆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

  特色民俗文化让旅游回归民众

  近年来,湟源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县”品牌,立足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以“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丹噶尔腊八节”、“乡村旅游美食节”、“西王母祭拜大典”等“为媒”, “唱好”旅游“大戏”,把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湟源旅游发展的助推器,有力推动了湟源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搭建“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平台,可以将最具代表性、最精华的地方民俗得到展示,使游客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目睹民间艺术品的制作过程,自然而然地对湟源厚重的文化历史渊源、艺术价值产生深入而直观的了解。只有通过“让民俗旅游活起来”,才能达到“让民俗留长久”的作用,真正让民俗回归民众,让民俗旅游产生新的时代生命力。

  同时,湟源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实施“文化旅游名县”建设战略,拓宽投入渠道,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项目建设,提升旅游品质,相继建成丹噶尔古城、日月山、湟源驿站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县”等荣誉称号。

  来到湟源必看的文化旅游品牌

  【特色一:湟源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之称。每年农历正月元宵节前后,几百盏排灯同时展出,从古城西门“拱海门”到东门“迎春门”,延伸到“丰盛街”至“火祖阁”,灯火辉煌,璀璨耀目,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线。

  【特色二:丹噶尔皮绣】一种在各类皮张上进行刺绣的民间手工艺术,其渊源可追溯到古羌时代。其内容包含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等,形式涵盖服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具等,用料多为各色丝线、羊毛、马尾等,作品原始古朴、底蕴丰富,有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地域特色,成为青藏高原民间艺术的一绝,为湟源乃至全国所独有。

  【特色三:石刻文化走廊】总体性质为大型人文景观工程,以县城石刻文化公园为中心,西石峡、药水峡为重点,西倒一级公路为主线,全长约80公里,以远古和当地传统历史文化为线索,形成一条以各类雕塑、浮雕、摩崖石刻、湟水石小景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轴线,体现出日月同辉、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理念,反映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民风等。其中,花儿石林在百块湟水奇石上镌刻百首青海经典花儿,为全国首家。

  【特色四:湟源陈醋】距今有300余年的酿造历史,也是丹噶尔古城商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传统生产工艺已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湟源陈醋是以青稞、麸皮为主要原料,加入草果、大香、豆蔻、枸杞、党参等100多种中草药,经过60多道生产工序,酿出质地浓稠、香味浓郁、冬天不冻、夏天不腐的陈醋。

  倾力推荐

  湟源精品一日游线路

  线路一:丹噶尔古城文化旅游区一日游(城隍庙-洋行-县衙-文庙-北极山)。

  线路二:丹噶尔古城-大黑沟旅游区-东峡小江南-西石峡风光-下脖项农家乐。

  线路三:丹噶尔古城-药水峡风光-宗家沟昆仑文化旅游区-东科寺-日月山。

  线路四:丹噶尔古城-扎藏寺-巴燕峡风光-湟源渠农业观光-大华或新泉农家乐。

  线路五:丹噶尔古城-赞普林卡藏文化展览馆-静房湾-华石山-日月山-纳隆口农家乐。

  线路六:丹噶尔古城-石刻文化公园-赞普林卡藏文化展馆-沙家林或纳隆口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