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庄村:环境优美村风怡人

10.04.2017  09:29

  青海新闻网讯 三年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窑庄村堆放的草垛子就像草原上扎得帐蓬一样到处都是,可是现在,这里盖起了漂亮的村委会办公室,而且门前还扩出了一块大大的文化活动广场,每天早晚,村民们都来这里跳舞、打篮球,村子一下子显得热闹起来。村民们高兴地说:垃圾进桶、讲究卫生已经成了村里415户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

  已经年过六旬的苏先春,是窑庄村党支部书记,每天早上洗漱完毕后,他会习惯性地在村子里走一走,转一转。每天不出去转转就感觉浑身不自在,苏先春会去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还会在村文化广场上了解一些老百姓的想法。每天总会收获一些,内容总是在变,然而一些习惯已经养成,想改也改不了,比如每次他都会顺手把村道上的垃圾捡起来。

  这似乎也成了每一位窑庄村民的规定动作。

  “那么以前,老百姓都把垃圾倒到哪里呢?”

  “看见那条沟了吗,以前我们都往沟里倒,垃圾多了,就成了垃圾堆,时间久了,一把火烧掉,然后接着倒呗。”村民苏有红说, “ 2014年底,村里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 2 个月的时间里,就清理了近300个草垛子。”

  2014年,苏先春当选为村支书后,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召开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会议,提出要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实现“环境优美、村风怡人”的目标。

  一项工作的开展往往会遇到阻力。刚开始进行集中整治的时候,苏先春首先目标确定到村里的干部,先是要求大家积极参与到打扫卫生的队伍里来,紧接着,他第一个动手把原村支书家的草垛子点着了。

  当时老支书可有些不高兴,可看到村里现在的变化,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主动作为。

  而今,村民们走在新修的出村水泥路上,还能看到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修建在路两旁的垃圾池,垃圾池长宽在一米左右, 23个垃圾池沿路边定点修建,村民们每天早晚会主动把垃圾送到就近的垃圾箱,就连村里的懒汉,也一改往日的陋习,开始主动打扫卫生。

  窑庄村共有6个自然村,有几个村在山上,自然条件较为落后,但如今到村的水泥路已经通了公交车,村里整洁干净。 “原来啊,我们只管自己家门口的卫生,哪会去管全村的整体环境呢。” 5 村村民伊正清说, “村里开始整治环境以来,情况就有所变化了,我们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顾着自家门口,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里。”

  后来,村里把每周五定为村“环境日”,并聘请了6名环卫工打扫大环境。全村还会进行卫生评比活动,每个月都会对6个村子进行评比排名。“有时候村干部会对排名靠后的自然村农户逐一进行上门入户教育,渐渐地,老百姓赞成的声音就多了。”

  “村里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总是需要走在最前面,而治理环境卫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小学文化的苏先春,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从2014年至2017年初,对于窑庄村来说,这三年,村里在环境卫生改善方面却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村庄干净整洁,村民心情舒畅,文明成为习惯。三年的路,一步一个脚印。

  这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基层政府的努力,村干部的坚持不懈,村民们自我觉悟的提升。

  我们离开时,窑庄村的文化广场上又聚集了很多村民,村民们穿着演出服在排练舞蹈。村民伊正清说: “村里面貌大变样,村民心里也敞亮,邻里的感情更不用说,我们的生活还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