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开启一个春天的故事

21.12.2015  19:30

  横穿海东市牙什尕至同仁高速  

  青海新闻网讯 无数条纵横交错的路网,蜿蜒在山林峡谷中,穿行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串连起天南海北的千家万户……回首“十二五”,海东市交通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海东市交通运输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的不懈努力,海东改变了行路难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由普及向提高发展,由数量向质量发展,改造和修建了一段又一段的“经济路”、“富民路”,交通运输事业唱响了一个春天的故事。

  “十二五”期间,海东的立体交通格局更加完善。阿岱至李家峡高速公路、清关公路建成通车;平安至大力加山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西宁南绕城、牙同、循隆、大循高速公路、民小、川大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一号路、乐都区东大桥至青海省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公路、乐都区一级客运站等基本建成……海东交通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互助县十二盘道路

   规划引领

  城市“变身”主战场

  海东是河湟文化核心区。2013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随着撤地设市,海东围绕国家实施“兰西经济区”及“六盘山片区发展”等战略部署,重点打通区域对外交通通道,构建内连外畅的区域主干路网。并与国家高速和国、省干线相接相连,实现周边省、市、州的紧密相连,逐步形成横贯三川、惠及三农、辅助旅游的“一轴、两带、六纵、六横、两环”的公路路网。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在城市提质的道路上,海东对各县(区)都有着清晰的定位。近年来,海东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全面做好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基础性工作,确保了重大交通项目的顺利实施。2014年,青海省9个新开工交通重大项目中有7个在海东,海东成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战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东市综合交通体系正在规划,体系规划的重点是对曹家堡机场、兰新第二双线、西成铁路、铁路货运枢纽、南绕城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予以科学的分析及论证,提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与选址思路。同时,对过境交通、城际交通和市内交通的关系进行梳理,并提出与河谷带型城市相适应的交通组织模式。

  如今的海东市,在规划引领下建设场面如火如荼,一栋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高质量的柏油路伸向大山深处。从主干道延伸到村镇沃野,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延伸到城乡的各个角落。海东已经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战略发展高度,一场轰轰烈烈的交通项目建设大会战正全面铺开。

   基础先行惠民工程添新彩

  “以前乘车路上要花一个小时,现在路修好了,到城区连半个小时都不到,可方便了。”家住平安区石灰窑乡的李女士高兴地说。走进今天的海东,无论是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是生长在此的本地人都强烈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交通状况正悄然发生着巨变。

  近日,记者走进平安区巴藏沟乡河东村,整洁的房屋与干净的村道完美融合。白墙红砖、红色大门、硬化道路……勾勒出了一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农村画卷。河东村的变化只是海东市交通体系蓬勃发展的一隅。据平安区市民祁先生回忆,以前县城里到处都是土路和砂石路,路面宽窄不一、坑坑洼洼,车辆行人出行极为不便。而现在,各县乡公路组成的公路“毛细血管”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

  “十二五”以来,海东市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公路稳步推进。前四年,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8599公里。其中,四级公路4783公里,等外公路2409公里。今年,海东尤为重视民和、化隆两县的村道硬化工程。特别是对农村公路在广大浅脑山地区覆盖不足的地方,进行农村公路提标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海东交通局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积极与省厅汇报衔接。截至目前,全市已下达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91项1919.8公里,总投资6亿元。

  五年里,海东市将公交优先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了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市区主干道为动脉,区(县)、乡、村道四通八达的城乡一体化公路网。目前,海东市公交运输集团公司已经组建成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首批驾驶员、乘务员,首批30辆天然气公交车于今年5月上线投入营运。新开通了乐都至平安、乐都丽水湾至高铁站和平安区平安大道环城线路3条公交线路,实现了两地公交“一卡通”和手机刷卡支付。

  新的公交线路的开通,使站点深入城乡、小区之间,不但方便百姓出行,还增强了城乡之间、村屯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家住乐都区的小段对记者说:“太方便了!过去只能坐西宁到乐都的大巴车,人满才能发车,再着急也只能等着。新开通平安至乐都的公交车后,几分钟就发一辆,方便快捷,还舒适安全。现在,还真有点儿大都市的感觉了。”

  兰新高铁开通,海东步入高铁时代。

   带动旅游

  “青藏首站”不遥远

  喇家遗址、瞿昙寺、柳湾彩陶、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孟达天池……海东,不仅沉淀着河湟丰厚的文化遗产,还遗留着众多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风光。近年来,海东逐渐形成大交通格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桥一隧的通车,拉近了海东与各地的距离,兰新高铁的开通,更是让高铁梦想成为现实。在大交通的格局下,“青藏首站”也逐渐吸引更多游客驻足停留。

  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海东步入了高铁时代,开启了一个陆路交通新纪元。高铁从海东全境通过,并在民和、乐都、平安均设置了站点,这对海东意味着,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巨大需求得到了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快了海东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高铁让海东实现了“同城效应”,也为海东人“走出去”、外部客流“走进来”架起了又一座桥梁。

  “今年我和家里人来青海旅游就是坐的高铁,方便快捷,第一站就到了乐都,参观了瞿昙寺。”在兰州上学的钟光栋看来,高铁的开通,让他与青海的距离一下子缩短到了“一日生活圈”的范围内。

  无论你是在循化孟达天池边小憩,是在乐都瞿昙寺领略精致的古建筑和壁画艺术,还是在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极目远眺四周的旖旎风光,随处就是风景,移步就能感受城市的多重魅力和幸福体验。然而,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在他们感触的背后,正是海东以创城为依托进行的硬件调整与提升。交通先行,加快了海东经济建设、改善了旅客出行环境、带来了旅游业发展新机遇。交通的便利,让海东汇聚起更多的人气,也让海东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通告 (第19号)
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通告   西宁红十字会
关于晋升王海涛同志职级的通知
青红党组〔2020〕16号   青红党组〔2020红十字会
省红十字会社会捐赠信息公开透明指数在全国32家省级红会中排名第一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反馈信息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