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基层】杨同业:帮孩子“拉齐”人生起跑线

25.10.2018  09:30

  青海新闻网讯 2018年3月,按照组织安排,省委宣传部干部杨同业到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藏族乡报到,正式成为牙尕村“第一书记”。

  说起杨同业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对他来说既陌生又忐忑,虽然他出生于农村,但到农村直接服务群众还是第一次。为此,他曾无数次构思过各种扶贫画面,但行不行得通还得靠实践来检验。

  入村后虽然得到了热情的迎接,但杨同业从村支书和部分村干部疑惑的眼光中还是感到隐隐不安,村里有人直言不讳:“你城里人能适应农村生活和我们融成一片吗?能带领我们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吗?”面对着这些疑问和自身每天必去的农村旱厕及洗漱倒水都要拿桶提着到外面去倒的实际生活状况,杨同业自己也开始矛盾起来。

  “既然组织决定了,我也来了,那么就只有一条路,必须干好。驻村期间不能给单位丢人,更不能让群众失望。”回忆起刚来驻村的心情,杨同业记忆犹新。

  走马上任牙尕村新一轮的“第一书记”,干什么,怎么干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为了切实把各类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把符合条件的各类优惠政策与村里的贫困户对接,他自己先学习了国家、省、市、县的扶贫政策和各类文件。他深知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才会装下多少真情。渐渐地,杨同业在村里的身影多了,村民认识他了,知道村里工作队有个杨书记,乡干部直接称他叫“杨尕楞”。即使村民最简单朴实的一句问候,也会让他无比激动。

  工作期间,杨同业主动往省、市、县、群众家里跑,如今,他在农牧、扶贫、教育、卫生、旅游等行业部门都有了“老熟人”。

  扶贫路上,杨同业深知“教育扶贫”对偏远落后地区的重要意义。在省委宣传部大力实施“情暖藏乡”助学活动的同时,他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扶贫计划,把教育扶贫手段和其他扶贫政策有机结合,以发挥更大效用。在他的努力下,省教育厅同意每年招收尕楞中学前10名学生赴三江源民族中学就读;深入实施乡村少年宫项目,让尕楞乡几百名孩子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通过协调慈善基金会和爱心人士,对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进行了“一对一”“多对一”的助学定向帮扶。此外,为稳固农村教育医院,对4名代课老师进行了长期结对帮扶,形成了立体全方位的教育扶贫格局。

  牙尕村村民周毛谈起孩子上学的事,一个劲儿地为驻村“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周毛一家经济困难,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她的丈夫。去年,孩子考上大学后,家里的负担更加重了。杨同业得知周毛一家的情况后,争取了奖学金和助学金,解决了他们一家的实际问题。

  “帮助贫困、落后、民族地区学生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让他们考入理想大学,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出大山,接受先进知识和理念,毕业后他们可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杨同业说。

  在村里的这段时间,让杨同业体验了别样的人生。虽然感受到扶贫工作的艰辛,但也让杨同业体会到了农民的质朴,分享到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喜悦。

  “基层工作虽然很棘手、很难干,但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在基层工作的几个月来,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能让我学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淳朴善良的品质,这也是我的小收获。”杨同业说。

“厕所革命”让循化尕楞群众更舒心
  青海新闻网讯 为改变农村厕所脏、乱、差现象,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