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最美青海人”候选人简要事迹

05.11.2018  10:02

   助人为乐类

  1.晁永德,男,汉族,1979年8月生,省政府办公厅直属机关党委副调研员、团委书记。晁永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创建青之语志愿服务社,先后组织志愿者3200余人次,开展了130余次公益活动,筹措资金30万元,帮助困难群体。近年来,积极参与公益献血、关心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

  2.当洛加,男,藏族,1972年10月生,同德县秀麻乡宁龙村牧民。当洛加心存爱心,作为一名普通的牧民,积极帮助身边有困难的村民。2010年到2017年的八年时间里,当洛加先后为本村住院治疗、生活困难的10位村民捐款十一万三千元。同时持续对本村两户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长期帮助,安排他们在自家草场免费挖虫草15年之久。

  3.袁录明,男,汉族,1968年2月生,大通录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录明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袁录明筹资860万元,对2300名农民群众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向28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免费发放10万只鸡苗、13400公斤饲料,带动2000余户农民走上了养鸡致富道路。

  4.张任邦,男,汉族,1964年10月生,平安区福利院院长。在福利院工作的20年中,张任邦把爱心、责任心倾注于自己的事业,视服务对象为亲人,先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麻风病人、未成年流浪儿童等4000余人,曾把多名弃婴、未成年流浪儿童带回家中抚养,并自费为福利院老人过生日、买药治病。

  5.牛寿山,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国家税务总局海东市税务局工会干事。牛寿山是税务岗位的一名普通职工,在工作之余,与妻子积极参与助人为乐活动,建立“竹之梦”助学团队,在自己出资的基础上,动员同事、朋友捐款,为偏远乡村孩子捐资助学。同时,牛寿山夫妇还资助互助县民族中学的一名学生完成了中学、高中学业,并考取东北师范大学。目前牛寿山与妻子又开始对一名农村小学的孩子进行资助。多年来,牛寿山夫妇积极协调省内外爱心组织为我省乡村学校捐款捐物。

  6.王金镯,男,汉族,1958年8月生,青海新青工具公司退休职工。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2004年一次偶然的经历让王金镯走上了义务献血之路。14年来,累计无偿献血81次,累计献血20300毫升。并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预备队员的行列。王金镯说“献血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会坚持到底”。

  7.许显军,男,藏族,1971年9月生,海西州天峻县新源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作为一名白衣天使,许显军秉持着救死扶伤的职业追求。2013年7月自愿报名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7年8月,经检索,许显军与一名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儿HLA相匹配,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同年10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捐献了129毫升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名素不相识的三岁患儿的生命。

  8.叶云,男,藏族,1950年8月生,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村民。叶云是青南牧区的一位普通牧民,乐善好施,尊师重教,10余年捐助资金32万元,帮助贫困学生704人完成学业。为改善家乡小学的办学条件,叶云拿出27万元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关心乡亲们的身体健康,拿出50余万元用于新建基层合作医疗室的建设。2018年荣获第三届“果洛好人”荣誉称号。

  9.王晓军,男,汉族,1980年12月生,城西区尕寺巷社区个体户。一次承诺,八年坚守。王晓军爱老敬老,连续八年免费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刀削面。近年来王晓军把爱心进一步延伸,为社区“五保户”免费提供就餐,并为环卫工人实行半价服务。一碗面把暖暖的爱传递四方。

  10.刘德,男,回族,1965年7月生,同仁县奶牛养殖合作社经理。刘德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事不留名。从2016年9月开始,刘德每天无偿为同仁热贡敬老院送去50斤鲜奶。而且送完鲜奶就走,不留姓名,经敬老院多方打听,这个长期为养老院免费提供鲜奶的热心人就是身边的“活雷锋”刘德同志。

   敬业奉献类

  1.董红梅,女,汉族,1971年10月生,解放军第四医院内科副主任。董红梅扎根青海高原,25年坚守在部队医疗岗位上,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多年往返于高海拔地区进行急慢性高原病的防治和救护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为国防医学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李洪占,男,汉族,1933年12月生,互助县蔡家堡乡后湾村2社村民。荒山秃岭的家乡让李洪占萌发了种树的念头,从23岁在家乡种下第一棵树苗开始,一年接一年种下绿色的希望,这一干就是60年。60年来李洪占在村道边种树、在马莲滩等十余条沟壑种树,种了多少树没有人数得清。李洪占说:“上游多栽一棵树,下游能保十条命。”如今已85岁高龄的李洪占,依然植树不停,为绿化美化家乡播洒着自己的梦想。

  3.切群加,男,藏族,1965年8月生,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切群加上任初始,针对村里的一些不良风气,敢于“亮剑”,制定了严禁酗酒滋事,严禁偷盗,严禁奢靡浪费,严禁虐待妇女儿童、挑拨邻里关系,严禁在禁牧区放牧、破坏草原生态,承诺做一名爱国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合格公民的“五严禁一承诺”村规民约。切群加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领村民文明向上。如今,该村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4.张永强,男,汉族,1978年10月生,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工业部主任。张永强立足本职,积极作为。近年来,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主持完成各类规划、课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200余项。张永强事业心、责任心强,在参与“青海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海东市国家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创建方案”“全省‘十三五’重大项目布局规划”中高度负责,为政府决策及项目布局、资源配置做出了积极努力,可行的规划报告为我省争取到了一定的建设资金。

  5.王宏,男,藏族,1965年5月生,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一名扎根在青南牧区教育事业的教师,30年来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王宏因小儿麻痹导致左脚残疾,常年来坚持为学生授课。对于顽皮、逃课、顶撞老师的“八大金刚班”,王宏欣然担任班主任,经过不懈的努力,一跃成为学校的模范班。为人师表,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信念。2016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模范,2017年获青海省最美教师。

  6.王志成,男,蒙古族,1975年6月生,乌兰县公安局副局长。王志成从警22年,先后组织、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4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60余名,追捕逃犯22人,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努力。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百佳刑警”。

  7.谢静,女,汉族,1967年5月生,青海绿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谢静和她的企业担负起了火烧沟万亩绿化工程。近二十年来,本着“用汗水绿化荒山,用辛勤播种绿色”的信念,一棵棵植树,一片片植绿,处理垃圾120万立方,整理土地500余亩,植树造林300万株,修建景点19处。将过去的一个垃圾场、荒山坡建设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青海省绿化先进工作者”。谢静还热心公益,向社会捐款500余万元。

  8.曾怡飞,男,汉族,1986年3月生,武警海西支队机动大队特战中队中队长。入伍以来,曾怡飞矢志精武,先后参加抗洪抢险、泥石流救灾、驻地执勤安保等重大任务,多次参加总部比武并取得优异成绩。在追捕外逃人员、犯罪嫌疑人、特大洪水抢险等任务中,曾怡飞不顾生命危险,冲在最前面。先后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教练员”“标兵教练员”。

  9.尼玛,男,藏族,1933年12月生,青海省藏医院名誉院长。尼玛是青海省藏医院藏医药首席专家,从事中藏医药工作60余载。1983年创办了青海省藏医院。近年来,由于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病因复杂,临床诊治难度大。尼玛潜心研究,首次提出利用藏医特色外治疗法,降低了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受到了患者的认可。重视藏医药文化传承,培养藏医药人才300余名。

  10.李玉兰,女,汉族,1964年3月生,海东市民和县农牧局八级职员、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2015年10月,李玉兰响应组织号召到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任第一书记。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一头扎进桥头村,从解决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进村入户摸实情,完成投资1800余万元。如今,桥头村水通了、路净了,房新了,村美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脱贫致富的梦想已变为现实。

  11.万玛加,男,藏族,1966年6月生,果洛州三江源办公室副主任、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第一书记。2016年10月,万玛加被组织安排到达日县窝赛乡依隆村担任第一书记。入村后,万玛加首先从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起,制定了村党支部党员管理、党员学习培训、流动党员管理等规章制度。万玛加跑项目、争取资金、抓培训,带领群众发展生产。通过不懈努力,如今,依隆村在村党支部坚强有力的带领下,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12.金晓波,男,汉族,1970年3月生,西宁公交集团四分公司十三队72路驾驶员。金晓波用生命捍卫乘客安全。2018年8月24日,金晓波驾驶72路公交在公路上行驶,忽然间眼冒金星,胃部痉挛,痛苦万分。他有些坚持不住了,想把车停下来,这时车辆正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金晓波意识到这里过往大型货车多,车上的乘客不安全,他咬牙坚持着,这时痉挛进一步加剧,金晓波以坚强的毅力将车停靠在安全地点,瘫坐在驾驶座上,保障了车上20余名乘客的安全。

  13.纪晓晶,女,汉族,1988年6月生,青海省体育工作二大队射击队运动员。纪晓晶于2002年1月进入青海省体工二大队从事射击运动。17年来,她勇于拼搏、刻苦训练,经常自我加压提高技战术水平,用汗水浇注出一块块奖牌。近几年,她在国内外各类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7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1个、四至八名5个,2018年更是收获4枚国际重大赛事金牌、三次创破世界纪录,书写了青海体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得知她获得雅加达亚运会金牌后,省政府第一时间向中国代表团发去贺信,对她的表现给予高度赞扬。

  14.马占武,男,蒙古族,1985年10月生,刚察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辅警。200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扎根海北高原基层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曾经独自一人连续6年驻守“甘子河维稳检查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任辅警以来,多次破获盗窃案,在冰冷河水中勇救落水群众,细致盘查可疑车辆和人员,热心为群众服务,守护一方平安。他用责任和爱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15.郑涛,男,汉族,1973年9月生,德令哈市公安局副局长。郑涛从警20多年来,先后牵头侦破各类刑事案件,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的管某职务侵占案、周某商业贿赂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近五年在郑涛的带领下辖区命案全破,深挖涉黑团伙,破获赌博、强奸、抢劫、非法狩猎等案件1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25人,收缴枪支25支,子弹450余发,极大震慑了黑恶势力。

  16.许正祥,男,汉族,1966年4月生,青海油田采气一厂副总工程师。许正祥扎根青海高原,在油田一线工作30多年,先后完成了18项发明创造(其中10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和20多项技术革新,并在气田广泛应用,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亿元。青海油田2013年成立了“许正祥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的平台更加激发了他的创新热情,为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培育技术人才、集中解决天然气田生产中的多项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17.周世显,男,汉族,1941年3月生,乐都氮肥厂退休职工。周世显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1992年退休后,潜心研究石板雕刻,掌握了雕刻技艺。2007年起,将全部精力用于刻制毛泽东画像上,目前已刻制200多尊毛主席画像。201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刻制了毛泽东像六尊,无偿赠送给乐都县老年活动中心。曾有人花高价收购他的刻像,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毛主席是伟大领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我不能借此赚钱发财。”

   民族团结类

  1.喇海青,男,撒拉族,1963年4月生,青海天地人缘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喇海青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长期参与民族地区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吸纳各民族群众在产业园就业。作为党政军企共建文明示范村的结对联建单位,投入近千万用于示范村基础设施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喇海青热爱各民族文化,积极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修建博物馆,展示各民族优秀文化。

  2.苏亚青,女,回族,1966年3月生,大通县园林小学校长。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苏亚青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她认为,民族团结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总结提炼了“民族团结五融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汇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办民族文化长廊、唱《民族团结之花》歌曲,使学生从小树立了民族团结意识,热爱祖国意识。

  3.刘云军,男,汉族,1971年12月生,玉树州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16年7月,按照组织的安排,刘云军从北京来到玉树州人民医院工作,担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两年来,刘云军克服高原反应,一心扑在了事业上,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医院,打破“大锅饭”,深化医院各项改革,三个月后,医院扭亏为盈。刘云军根据群众就诊需求先后成立了包虫病、骨关节诊疗、眼科中心等11个诊疗科室,开展了78项新技术、新业务。选派50余名医务骨干进行进修。两年里,医院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住院人数、手术人数逐年递增。

   诚实守信类

  1.李联霞,女,汉族,1978年9月生,西宁妙莲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联霞创办工艺品公司以来,坚持把诚信经营作为立业之本,坚持顾客利益至上,严把产品质量关,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诚信经营理念。近年来,为了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走上富裕之道路,李联霞将工艺品制作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农牧民,先后在10余个村庄举办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000多人次。走出国门,宣传展示民族文化,并为贝宁、马耳他培训学员2000余名。

  2.马兆红,女,汉族,1962年2月生,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公园巷社区居民。2017年,经营美食城的儿子意外身亡,马兆红的心碎了。对儿子最好的怀念,就是帮儿子完成他未做完的事,马兆红决定要完成儿子生前的愿望,将美食城经营好。在整理儿子的账目时,发现儿子投资美食城欠款高达80万,加上未交付的各种费用,总额达到150万元。在经过慎重思考后作出了一个决定,替儿子偿还欠款。马兆红说到做到,半年多来,已为儿子偿还了部分欠款。

  3.吴飞飞,男,汉族,1981年8月生,秀丝·丽颜美发会所法人。吴飞飞是一个富有爱心的理发师。八年来,进敬老院、走社区免费为老年人理发。同时,将爱心延伸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免费理发的爱心活动推广到环卫工人、残疾人群体。吴飞飞热心公益,多次为灾区群众、山区学生捐款捐物。

  4.薛文安,男,汉族,1967年1月生,互助县缘梦照相馆。薛文安经营一家照相馆已有21年了,用手中的相机留下瞬间之美,践行诚信诺言。20余年,薛文安为困难群众免费赠送的照片不计其数。一天下午下班,发现店里有个被遗忘的包,薛文安想失主一定很着急,一直在店里等了很久,未等到失主。打开包寻找失主的联系电话,看到包里除了银行卡,还有三万多元现金,在没有找到失主联系方式的情况下,薛文安到处托人、四处打听,几经周折,得知失主信息后,第一时间把包送到了失主手中。

  5.段新伟,男,汉族,1968年10月生,青海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企业负责人,段新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矿区环境治理中,投入治理资金两亿多,组织员工实施“采坑回填、边坡治理、植草复绿”矿区环境治理工程,探索出一条环境治理的“义海模式”。

  6.鲍武章,男,汉族,1968年2月生,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武章是我省乡村旅游的推动者、引领者,是我省唯一一名从民营企业选派到基层任职的“第一书记”,到卡阳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充分发挥自身在乡村旅游方面的优势,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旅游产业开发助推精准扶贫。如今,卡阳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卡阳村党支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孝老爱亲类

  1.罗玲,女,汉族,1969年12月生,格尔木市第三中学教师。罗玲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罗玲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21年前,罗玲的妹妹因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姐姐的罗玲,毅然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期间,妹妹的病情不断恶化,尿毒症、脑溢血、偏瘫接踵而来,罗玲没有放弃、没有后悔,用爱点燃妹妹生活的信念。21年无微不至的关怀,21年无怨无悔的付出,罗玲用行动守护着亲情,担当起做姐姐的责任。

  2.李建青,男,汉族,1962年1月生,青海省委办公厅保卫处副处长。李建青是一名公务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近10年来悉心照顾身患脑瘤的妻子。面对被疾病折磨的烦躁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李建青总是充满耐心、精心关怀、周到护理,多次带妻子到外地检查治疗,力尽为夫之责,做人之道。

  3.魏建军,男,汉族,1980年6月生,城东区青藏花园社区居民。魏建军是一名80后,婚后三年多,妻子突发脑梗,落下了偏瘫。为了照顾妻子,辞去了工作。为了给妻子治病,卖掉了婚房。八年来,魏建军几乎天天陪着妻子去医院进行针灸治疗。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妻子的生日,都会给妻子一个惊喜,尽管给妻子的礼物不值几个钱,但这是魏建军对爱情真心的守护,体现着一位年轻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4.赵桃花,女,汉族,1973年2月生,兴海县唐乃亥乡下村村民。多年来,赵桃花悉心照顾瘫痪卧床的婆婆,村民们夸赞说“你们婆媳俩就跟亲娘俩似的”。前些年,一场意外,赵桃花的大伯哥突然间去世,嫂子也改嫁了,留下无人照顾的三个孩子,赵桃花同丈夫商量后,把三个孩子接到家中,视为己出。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抚养。赵桃花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孩子,同时注重培育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和生活能力。在赵桃花的培养下,孩子们好学上进,学习成绩优异,两个孩子分别考入武汉、山东的两所大学。村里的人们说起她,都夸赵桃花是“爱心好媳妇”。

  5.多公,男,藏族,1958年9月生,退休(现返聘玛多县政府物业办公室)。2000年9月,妻子因重病导致下肢瘫痪,长期卧病在床。多公没有丝毫嫌弃,始终不离不弃,18年来悉心照顾妻子,默默地扛下了生活的所有重担。他始终用真情践行爱的箴言,用真心照顾病瘫的妻子,用平凡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夫妻患难真情和爱的真谛,为妻子树立生活的信心,撑起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

  6.高芳,女,汉族,1979年2月生,门源县泉口镇泉口台村村民。她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2010年9月,本是家庭支柱的丈夫因车祸失去双臂,家庭的一切重担都落在高芳身上。多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多病体弱的公公婆婆和身有残疾的丈夫,抚育正在上学的两个儿女。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有限,但她自强自立、勤劳节俭,把全家的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用勤劳与善良、用爱心与孝心让这个家庭始终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在她的努力下,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孩子也有了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丈夫更是摆脱了车祸的阴影,坚强的“站”了起来。

  7.蒋庆,男,汉族,1967年10月生,青海油田离退休管理处太湖管理站教导员。蒋庆多年来为离退休职工服务,始终把老同志冷暖挂在心间,积极为老同志排忧解难。每当有老同志突发疾病,他总是忙前跑后,第一时间送医院救治,并相伴左右给予亲人般的关怀。在家中孝老爱老,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着儿子的责任和义务,照顾患有帕金森症的父亲,伺候长年卧病在床母亲,把为人子尽孝道的美德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

  8.元旦才项,男,藏族,1975年4月生,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峨堡镇黄草沟村三社牧民。元旦才项家庭收入不高,却用自己有限的收入赡养了两位非亲非故、双目失明的老人19年之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元旦才项夫妻俩像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样,照顾赡养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位老人。每天为两位老人梳洗做饭、端茶喂药、按摩捶背。为了陪同大女儿至县城读初中,元旦才项夫妻决定在县城租房,同时带着两位老人到县城居住。在县城楼房里,生活起居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元旦才项又决定将上初中的女儿寄托在亲戚家中,又带两位老人回到了草原老家居住生活。不仅如此,多次带老人到外地旅游,用真情诠释了人间大爱。

  9.李静,女,汉族,1973年7月生,青海油田离退休管理处第四管理站职工。三年来,李静用柔弱的肩膀担起照顾身患癌症母亲的重任,宽慰年迈的父亲,让母亲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配合治疗。李静不管多苦多累,始终守候着母亲。每天她除了上班就是在家照顾母亲,母亲在哪里,她就在哪里。母亲大小便毫无知觉,吃喝拉撒全都在床上,李静从未嫌弃,端水喂饭、接屎接尿,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用责任和孝心书写了人间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见义勇为类

  1.李明君,男,汉族,1980年3月生,城东区韵家口镇中庄村村民。2018年4月22日中午,西宁市德源小区一位3岁的儿童掉进了一口化粪池深井里,同住在小区的李明君正好经过,立即与妻子用腰带、衣服结为“绳索”,随绳而下,深井中浓烈的沼气让李明君睁不开眼、呼吸困难,井下李明君紧紧地抱着孩子,井上的妻子跪在井边,死死地拉住这条生命之绳往上拽。这时小区的住户听到呼救纷纷参与到救援之中,孩子终于被救上来了,这时李明君满身污渍,全身不停地抖动,身上也多处擦伤。

  2.李一帆,男,汉族,1980年8月生,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海滨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一帆是居住在青海湖畔的一名志愿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2015年3月的一天,接到有人被困在青海湖冰面,请求救助的电话。李一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地,看到三名藏族青年在寒风中挤在一块不大并浮动的冰面上,事不迟疑,李一帆带着救援设备向被困人员靠近,风越来越大,天也黑了下来,为尽快救出三名藏族兄弟,李一帆不停努力着,经过近6个多小时的努力,三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3.卢世蛟,男,汉族,1966年4月生。西宁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辅警。卢世蛟是一名交通治安岗位上的辅警,危急时刻站得出来。2016年5月的一天,下班途中看到路边一名妇女躺在地上,脖子正在流血,准备立即报警,这时候卢世蛟听到身边群众突然发出的惊叫声,转身一看,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手中拿着一把剪刀向人群乱捅,卢世蛟冲上去阻止行凶,搏斗中卢世蛟摔倒在地,持剪男子疯狂地向卢世蛟的头部、脸部、手部猛刺,卢世蛟不顾伤痛控制住行凶男子,直到男子被赶来的民警带走。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
青海省“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启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3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