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后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13.10.2015  15:49
青海 谈到粮食浪费,人们的目光多集中在餐桌上的“显性浪费”,很少关注粮食生产后各环节的损失。仅生产后环节,我国一年损耗的粮食就超过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粮食损耗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了解,粮食产后损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机械收割遗漏多。有时候玉米水分少,玉米粒比较干、脆,使用机械化收割玉米棒时容易掉下玉米粒。赶上玉米倒伏,还会落下一些玉米棒子,每年这样的损失都不少。二、仓储:鼠吃、霉变、火烧。笔者在长治部分地区的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农民家里储粮还是采用直接堆放在地上的方式,造成浪费不说,还极易导致霉变。壶关县农民陈凤香说:“我们也很头疼,老鼠吃、地返潮,再小心都有损失。”三、运输:破漏损失难以统计。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粮食收储企业由于存储设施简陋,运输方式落后,不仅增加了存粮风险,还制约了粮食的中转调运,增加了粮食在流通中的损耗。四、加工:过度加工造成浪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大米时,不仅要求口味,还要求卖相。大多数大米都会进行抛光,甚至多次抛光。但抛光一次,大米就减少一层,降低了出米率。粮食过度加工,不仅降低营养,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存在多重原因,减少粮食损失我们不能只盯住开源而忽视节流,也不能只盯住餐桌而忽略储存加工环节的浪费,更不能只盯住硬件投入而忽视制度建设。 来源: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