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公立医院医改 省人民医院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一 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勇攀高峰

10.05.2016  08:48

  青海新闻网讯

   西北五省率先成立

  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于1984年在西北五省率先成立,目前是国家级、省级重点科室,承担全院各科室危重患者的会诊抢救任务及全省卫生及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抢救任务,科室现有医护工作人员96名,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2名;省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名;在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专委会委员职务2名、青年委员2名;在省级学术担任专委会主任委员2名、副主任委员1名,技术力量雄厚。科室多次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4年被青海省卫计委评为“青海省特色科室”,并于2008年主导申请成立了青海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正平担任首届主委。

   数十年发展只为更好服务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发展成拥有14张床位的综合ICU病房。2006年在省卫生厅和医院共同支持下,投资近1000万元对科室进行了改造,目前ICU病房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为层流洁净病房,其中有两间万级负压病房,配有独立的配药间和清洗室。每张床位均配有干、湿吊塔两个,设有多种气体管道,双路电源;多功能病床配有三通道气垫床,配有两个可移动式输液天轨,每张床占地面积10至15平方米;床头有设备带,拥有多种治疗监护设施,拥有有创及无创呼吸机20余台、气管镜、脑电监测仪、血液净化治疗仪等多种监护治疗设备,能保证日常病人的监护、治疗、抢救、检查及科研需要。

   开展多项新技术造福患者

  科室陆续开展了持续血液净化技术,血流动力学及氧合动力学监测技术,心肺复苏技术,人工气道建立和管理,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肠内(外)营养支持技术。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擅长对休克、呼吸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等病人的救治。

   荣誉是全体人再努力的起点

  近5年来,科室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了两部学术专著,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两篇,中文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海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正在申报、实施中的课题4项;举办了两期国家级学术教育项目,举办了两期省级学术教育项目;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共9项,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2010年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特点是团队协作,它是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合作默契的集体,除救治危重患者外,在各种突发事件及高原病的救治中,以科室为主体集中救治了大量危重症患者,受到卫生部嘉奖。科室护理组获得了青海省卫生厅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肩负责任只为不变的追求

  重症医学科是青海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青海省重症医学分会主委所在单位。在青海省卫计委的领导下,负责青海省各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医疗质量评价等工作,为青海省重症医学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青海省人民医院新外科大楼的扩建,ICU床位将扩增至40张,医疗环境和设备的提升给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扎根高原、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是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