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犁铧顶

21.07.2015  02:35

  □张扬/文颜金梅/图

  如果我有一个约会,那一定是犁铧顶。

  努木支沟千年不变,悄无声息地记录下了无数岁月,过沿沟、过藏沟的石头也最终幻化成了瀑布。还有那个人,他从远古而来,但他不是一个过客,而是和犁铧顶众多桦树一同,构成一个传统村落的最美风景线。

  被马兰花包围的村落

  还未进入努木支沟,便闻到花香的芬芳,布谷鸟躲在山林里,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有节奏地叫着。

  此刻是阳历五月,马兰花开始包围桦林村,盛开的花朵引来成群的蜜蜂,偶尔有几只蝴蝶飞过。

  通往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桦林村的道路一直沿着努木支沟蜿蜒前进,两侧的大山怪石嶙峋,山顶有浓密的树林,再往上,是湛蓝的天空,还有朵朵白云飘过。南有赶草坡、北临犁铧顶、东靠鹰高嘴、西连岗手岭,桦林村似乎被大山紧紧包裹。其实,这些大山仅仅是祁连山脉的一小部分,登上岗手岭,即使晴空万里,也会突发七级大风,在山顶极目远眺,你很难能看到平坦的土地,目光所及全部是山梁和沟壑,而桦林村,就被努木支沟、过沿沟、过藏沟三条大的沟壑所切割。

  桦林村是一个神奇所在,三个社呈三角状分布,一社位于上窑洞,在岗手岭脚下。这是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进出村社需翻越海拔2900米的岗手岭,十八弯的山路惊险得令人惊心动魄,有些路段修建在山脊上,两侧是绿油油的梯田,大风也是在这里发威,让你根本无法立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村社却感受不到一丝风吹来,是四周的大山给了桦林村一社一个避风港湾。一社是桦林村最早的形成地,先民们选择这里,肯定是看中了这里的安详。

  坐落于努木支沟沟口的二社,则是桦林村先民们走出大山的第一步。二社的地势相对平坦,静卧于河滩地带。努木支沟的河水清澈而甘甜,并且终年水流不断,水流量也不大,离开一社的山窝,在二社可以尽享生活的便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二社所在地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它是努木支沟洞开的一个门户,这在战乱年代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桦林村三社的出现。

  桦林村三社在努木支沟上游位置,以前是牧民的草山和原始森林。当然,在这里建设村落也是有风险的,除了温顺的努木支沟,切割村落的过沿沟和过藏沟都是典型的洪沟,常常裹挟山洪和石块俯冲而下。不过,桦林村的先民们也是绝顶聪明,他们把房舍都建在了犁铧顶山坡的台地上,两座历经140余年的木楼至今还完好无损地沐浴着阳光。

  暗藏石瀑景观的山沟

  从桦林村西去二十余公里,就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互助北山的松花顶,这也就注定了桦林村不是一个寻常的村落。

  桦林村位于乐都区西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20公里,常住人口348人,汉族占60%,藏族占40%,属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管辖,村域总面积5.65平方公里,呈南北狭长形状,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长约9公里。

  桦林村地质地貌特征独特,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兼有桦树、杨树、黑刺、柠条等树木、灌木,四周山坡还有蕨菜、野草莓、冬虫夏草等。桦林村野生动物丰富,主要有马鹿、野兔、狐狸、旱獭、喜鹊、山鸡等,并有一定的数量。

  在布谷鸟的鸣叫声中,我们前往过沿沟,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这里的主人之一——山鸡置若罔闻,它们咕咕地低鸣着,信步在山崖树丛中。山沟里的主人显然异常包容,也许是对于外来的闯入者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任由我们走进了深沟。

  眼前的一切忽然让人心跳加速,开始踩在脚下的零星的石头,突然间在山沟里排列成了巨大的石阵,不仅仅在沟底,两侧的山坡上也是密密麻麻。这些石头以花岗岩为主,大小不一,大的有数十吨,小的如指甲一般。刚进入沟口时,我们一直认为这些石头是山洪搬运而来,现在看来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山洪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撕裂了这么多的大山的岩石,并把它们抛洒下山顶,形成一道令人震撼的石瀑布。

  也就是在山坡上的大小石块中间,蕨菜茂盛地生长着,村委会主任祁万财告诉我们,更好的蕨菜藏在过藏沟里。于是,我们决定移师过藏沟。

  山村的早晨有些寒冷,攀爬山沟却还是让我们热感十足。和过沿沟相比,过藏沟显得更加陡峭。这里显然是蕨菜的领地,它们就像一个个精灵,又像守护山沟的卫士。

  蕨菜是大自然的赐予,村民们采摘蕨菜都有着严格的流程。之前采摘蕨菜曾是村民们的一项不错的收入,但随着蕨菜致癌传闻的流出,如今蕨菜不再是市场上的宠儿,村民们也很少有人专门上山采摘蕨菜。

  在过藏沟,石瀑景观则更加明显,被大自然割裂的花岗岩块头更大一些,有些石头上还被刻画出岩画。由此可见,在桦林村,历史上曾经有过大的地质运动,大山为之震颤,抖落了身上的石头,让它们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最终占领了这两个山沟。

  犁铧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秦汉以前,桦林村所在地属羌戎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军进入湟水流域,桦林村所在地归入汉朝版图。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桦林村隶属金城郡破羌县。南北朝时桦林村所在地为南凉国管辖。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属鄯州。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又属于湟水县管辖。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乐都设置鄯州都督府,桦林村所在地再次改属鄯州。宋时,桦林村所在地先后归属邈川、湟州、乐州。元时,属西宁州。明代先后属碾北卫、西宁卫碾伯右千户所。

  自古以来,作为祁连山余脉的犁铧顶一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鸟兽成群结队,森林间溪水潺潺,大片的桦树枝繁叶茂,这些山头的实际占领者是森林之王老虎,还有阴险狠毒的狼群,至今桦林村附近还有一个叫虎林的地方,之前被称为虎狼沟,附近的山沟则被称为骷髅沟。

  在桦林村村民张志新的记忆中,桦林村最后一匹狼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村民都看见它在村庄周围逗留,此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140年前的大清帝国已经风雨飘摇,犁铧顶茂密的森林里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们是从互助的松多滩风尘仆仆赶来,经过了花园沟、竹路沟、上什达口、主里这群不速之客的头领名叫阿万,与其说阿万是头领,还不如说他是一群羊的主人。这群羊并不多,大概不到十只的样子。艰苦跋涉来到犁铧顶,20多岁的阿万感慨万分,回想起在松多的童年生活,以及几天前三兄弟各奔东西,不禁眼圈发红。但阿万没有落泪,他来不及伤心,他要赶在冬天来临之前找到藏身之所。

  远看犁铧顶,就像一个巨大的铁犁深深地插在大地上,这对在大山跋涉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好兆头。走下犁铧顶,攀上岗手岭,周围的一切突然豁然开朗,千山万水尽收眼底,而山下的窑洞,则成了远来客人最佳的落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