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16.02.2016  14:25

——2016年1月25日在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安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挑战,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探索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径,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稳中有进、结构向好、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17亿元,增长8.2%。一产达到209亿元,增长5.1%,二产达到1207亿元,增长8.4%,三产达到1001亿元,增长8.6%。扩大内需收到积极成效,投资再上台阶,总量3267亿元,增长12.3%;消费持续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691亿元,增长11.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元;进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12.3%。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机关事业单位考录过万人,新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5369个,农牧区转移就业118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2%。加大价格调控力度,从生产、流通等多环节综合施策,加强价格检查执法,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低于调控目标,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粮油产量稳定,菜、肉、奶、禽蛋产量均有增加,规模养殖比重达47%,蔬菜自给率提高到73.5%,水产品总量突破万吨,农牧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转型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分别增长29.7%、34.2%和21.9%,装备制造业增长22%,电解铝产能就地转化率达到80%,又新淘汰落后产能21.3万吨,循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60%以上,全省单位GDP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双下降”,进入“绿灯区”。服务业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新业态蓬勃发展,旅游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8%,信息产业投资和消费规模分别突破100亿和200亿元。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格敦铁路省内段基本建成投运,西宁南绕城高速、茶格高速等建成投运,年内新建高速公路1030公里,基本实现高速化公路通市州,花土沟机场顺利通航,果洛机场实现校飞。引大济湟总干渠实现跨流域调水,黄河谷地四大灌区建设加快推进。西宁火电、华能西宁热电工程、玉树西三县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2165万千瓦,水电、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1142万和563万千瓦。黄河上游湖口至尔多段水电开发规划获国家批复。全省3G/4G用户达到343万户,固定宽带用户达到73.1万户,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41.5万户,宽带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

   ——生态建设亮点纷呈。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草原生态保护、集体林权改革等制度改革向前推进。完成三江源二期投资8亿元、祁连山生态保护投资2亿元,其它重点工程同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122个重点任务完成90%以上,木里矿区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内,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6%。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民生支出达11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8%,民生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城乡养老、城乡低保、城乡医保等20项民生调标任务全面完成,一些民生指标位于西部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542元和7933元,增长10%和8.9%。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扎实推进。省级文化“三馆”、“西新工程”五期和400个“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基本完成,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新建城镇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8.53万套,建设农村住房6.53万户。解决了农牧区44.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牧区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解决了3.98万人口的用电问题,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立足于抓早、抓准、抓实、抓好,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继开展下乡进村“两讲两促”、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和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一是精准发力稳增长。 出台工业稳增长新10条举措和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22项措施,实施提前降低气价、“甘电入青”、加大产业对接等政策,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500亿元,保持了工业基本面稳定。出台扩大有效投资25条措施,实施重大项目月调度制度,抢抓机遇在争取到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127.3亿元基础上,又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16.5亿元,有效带动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千方百计抓好财税工作,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67亿元,增长6.1%,总财力达到1665亿元,增长8.7%。发行政府债券328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630亿元,集中投向重点领域。引导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贷款存款余额均超过5000亿元,直接融资超过400亿元,资产证券化融资和保险直投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加大统筹促协调。 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施意见》,藏区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强化东部城市群辐射带动,西宁、海东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大对海西政策扶持力度,增速企稳回升。环湖和青南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部署,开展扶贫攻坚大调研和精准识别“回头看”,落实扶贫资金54.67亿元,“两线”以下2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圆满完成“十二五”百万人减贫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西宁“外环内网”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海东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县城和小城镇面貌不断改善,年度16个美丽城镇和300个美丽乡村建设完工。

   三是创新驱动增动能。 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办首届创业大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4家、孵化园3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4亿元,“双创”氛围日渐浓厚。加快“互联网+”行动步伐,重点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应用率分别达95%和71%。应用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分别增长42%和45%,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成投运。加大科技创新,光伏产品检测平台、硅材料和锂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成。

   四是持续攻坚推改革。 以“四个搞清楚”为抓手,加大了改革攻坚力度,年度119项重点改革任务,90项已基本完成。生态、医改、司法国家三大改革试点任务向深度迈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8.9万户,增长17.1%。省级事项仅保留362项,放开69%的定价项目,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发布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精简投资前置审批和核准项目,推出两批135个PPP项目,省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成投运。出台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4项改革试点。建成两个省级出口基地,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达到运营条件,开通西宁至香港航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80亿元,增长11.8%。落实对口援青资金13.4亿元。

  2015年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也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通过五年艰辛努力,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一个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等走在西部前列,各项事业都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三期叠加影响凸显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特别是在2015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抓当前和谋长远相结合,瞄准未来发展趋势,强化战略研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藏区发展、扶贫开发、旅游发展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描绘了发展新蓝图,为2016年及“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国家宏观调控“五大政策”协同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进一步鼓舞和振奋了发展信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支持藏区发展等政策利好叠加,我省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发展条件改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社会活力、市场动力、发展潜力显著增强。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省委、省政府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理念、思路、举措,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基础相当脆弱,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将通过汇率、投资、贸易等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在此大环境下,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性解决,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市场预期不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在向其他领域传导,金融风险增加,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房地产库存量大,稳岗就业压力增加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做好做足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在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分析增长动力、兼顾发展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研究提出了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05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左右,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75%以上,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以上,节能减排目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在完成上述目标基础上,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过剩产能和商品住房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协调增长,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合理,金融风险有效释放。

  [1]  [2]   下一页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