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脚踏实地“真扶贫”合力攻坚“扶真贫”

25.08.2014  10:53

  青海,地处高原,自然条件严酷、贫困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我省东部干旱山区、三江源高寒牧区、柴达木沙漠化地区和环青海湖农牧交错区“四大板块”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

  面对现状,如何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快我省贫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多年来在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扶贫局联合各地扶贫系统展开了一场脚踏实地“真扶贫”,合力攻坚“扶真贫”之战。

   转变方式:从输血式救济转为造血式发展

  沿着蜿蜒曲折的波航河,来到距湟源县城十多公里的波航乡胡思洞村时,映入眼前的是红瓦白墙、亭台广场,平整的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户,整齐的安居房和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呈现出的是一个迈向现代化新农村的自信和时尚。据村党委书记张英邦介绍,胡思洞村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中,行路、上学、就医、饮水相当不便,生存条件极为艰苦。2010年起,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整村搬迁到现在这个地方。

  搬迁下来以后村委班子结合实际,发掘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特色种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借助交通方便的新优势,对移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出,鼓励村民从事二、三产业;充分调动有管理特长和资本积累的能人兴办小商铺等增收脱贫实体,确保移民脱贫致富……随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这里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仅仅是输血式的救济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和现状,只有转变扶贫方式,授之以渔,把输血变为造血,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省扶贫局负责人坦言。今年以来,我省积极调整思路,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在整村推进、异地搬迁、雨露计划等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扶贫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发产业,以产业带动辐射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稳得住、能致富。”

   调整结构:借优势资源做特色文章

  行走在通往同仁县扎毛乡的盘山公路上,层层叠叠的山峦下分布的合作社让人眼花缭乱。同仁县扶贫局局长夏吾加告诉记者,目前全县以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规模以上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70多家。“这些合作社各有各的特点,发展合作社依靠的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最大的特色发展产业,让农牧民群众增收。”

  依着麦秀林场坐落在山下的同仁县扎毛乡立仓村,靠着得天独厚的林场资源和村民们有栽种苗木的技能和经验,做起了苗木培育。村支书切加说:“村里一共有1500亩土地,世代耕种粮食作物,但因为干旱少雨,每亩地只能收300斤粮食,经县扶贫局出主意,想对策,从去年年初,以县扶贫局的20万元互助资金加村民自筹作为启动资金,这里的800亩土地改做苗木实验田,苗木的成活率达能到95%以上,三年后的一株银杉能卖到2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要比种麦子划算得多。”调结构才能促发展。今年以来,省扶贫局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基地。

  从三江源头,到河湟谷地,从柴达木盆地到环湖草原,高原特色农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旅游特等名目繁多的特色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为当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筑牢根基。

   创新模式:大格局下走精准棋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青扶贫“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探索整村推进、异地搬迁、产业扶贫等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扶贫模式。

  创新扶贫模式,在大格局下走好精准棋。今年年初,省扶贫局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包括农村牧区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等共39个县(市、区)农村牧区扶贫对象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省开展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见到同仁县加吾藏族乡副乡长赵顺的时候,他正忙于乡上贫困村和贫困户最后一轮的甄选、识别和最后的公示工作。“自从接手这份工作以来,基本上天天都要上门入户调查、摸底,这项工作琐碎,但只要办好了,办实了,对贫困群众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负责同仁县建档立卡工作的梁晓华也有同样的感受:“建档立卡工作虽然忙碌,但我们与群众接触更密切了,真切的了解了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正愿望,有利于开展扶贫工作。”

  此外,省扶贫局从制定政策措施上积极创新,及时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工作参考标准》和《关于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督查考评工作的通知》。两项措施的出台,为我省顺利有序推进和确保按期完成建档立卡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孙海玲)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