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青海国资国企改革“破局”前行

04.01.2017  14:03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力促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实现“破局”发展,一批国资国企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地区稳定、生态保护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

  工作的有序推进必须有完备的顶层设计予以支持。

  为此,省委省政府紧盯制约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持续加大工作调研力度,贯彻落实中央“1+N”国资国企改革文件精神,形成了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引领,若干配套文件为支撑的我省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建立起了青海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

  在“1+N”政策体系的高位指导下,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实施的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国企市场化改革覆盖面达到95%以上,走在全国前列,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在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已不断突出,放管结合关系逐步理顺的情况下。我省制定下发了省国资委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依法依规明确了省属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审批、核准、审核上报、备案项目34个,真正体现了“管多、管少、不管”并举的出资人角色,把过去越位、错位的归位,让企业更加适应和引领市场。

  此外,我省全力推进资本运作,不断优化国资布局。采取提升、改造、重组、退出“四个一批”的方式处置僵尸企业,15户退出企业中13户已按方案停产,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处置不良国有资产645万元。制定木里矿区“一企一策”整合调整优化发展方案,实施省投资集团“发展一批、合作一批、注入一批、处置一批”的一揽子改革脱困举措。

  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依托国投公司等融资平台提供各类借款86.5亿元,有效解决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投资集团债务兑付风险,最大限度稳住了企业生产。积极开展青海省运输集团、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绿电发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上市前期工作,推进省投资集团兼并重组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四川会东大梁矿业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批准设立了青海公务用车服务公司、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公司等11家企业,支持企业进入新领域、发展新产业、打造新优势。

   改革成效与存问题并存

  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有力推动了出资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18户省属出资企业资产总额5794.58亿元,同比增长12.8%,资产规模继续扩大。各企业改革强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如,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调整承包价格和劳务合同节约成本近2亿元,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产销环节算“小账”降低成本12亿元,西钢集团内部挖潜降本近2亿元。1—11月全省国资委系统出资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34.08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利润24.86亿元,同比增长124.1%,企业效益稳步上升。

  就全省而言,产业布局也在不断优化。西宁特钢50万吨钢铁和青海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9万吨煤炭年度压减任务提前完成,超额完成年度职工安置目标。四新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属镁一体化项目试运行试生产取得实质性突破,茶卡盐湖试水“旅游+资本”、探索“互联网+”新业态,聚能钛业耐高温钛合金材料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盐湖股份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千亿锂产业基地。

  另外,国资国企对全省支撑发展能力更加不容小觑。目前,我省国有企业平均职工人数稳定在9.95万人左右,职工年人均工资5.4万元。据统计,2015年国有企业上缴税收占全省的42%,营业收入占工业企业的32%,实现利润占工业企业的30%。这些成绩取得,关键在于改革推进发展,发展倒逼改革,在不断创新中,企业发展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成绩的取得为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资国企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改革的发展。

  在国资监管方面,还存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不到位的问题,国资监管部门与企业权责不明确,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还未真正确立;

  在管资本方面,目前全省尚未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体制机制,国资监管部门与企业关系不顺,对国有资本运作的方式和方法创新不足,尤其是在放权企业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产业结构方面,国有企业分布行业广,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集聚效应不高,出资企业以工业类为主,工业类企业以资源类、原材料类为主,结构偏粗偏重偏短的问题依然突出,调结构任务艰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

   继续深化改革的 思路和重点

  今后四年,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和攻坚时期。围绕破除制约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性、体制性、制度性障碍,以问题导向和发展指向推动改革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努力开创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

  发挥两个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规范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进一步明确企业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议事决策程序,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推进3+10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落实董事会职权三项改革试点,力争到2017年底形成改革模式和经验;启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授权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营者、剥离企业办社会等十项改革试点,通过1—2年的努力,形成改革经验,稳妥向全系统进行推广。

  建好三个框架体系,治理框架。加快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形成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制衡关系,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市场规律有效运行。

  运营框架。在继续完善国资监管机构权责清单和监管部门管资本为主职能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部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体企业关系,清晰集团公司与二级、三级企业的组织架构,尤其是企业内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产业框架。建立健全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退出机制,推进国有资本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过剩及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行业和领域;引导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向优势资源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技术产业、公共服务行业等集中,鼓励支持国有资本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光伏制造、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调整。(芈峤)

  [1]  [2]  [3]  下一页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