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就开锁”安全焦虑需要行业规范来纾解

22.11.2016  04:33

  开锁行业乱象丛生,引发不少市民的安全焦虑。在人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的风险社会,“给钱就开锁”无疑触碰了公众关于财产安全的敏感神经。方便、快捷的上门开锁,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然而,一旦欲望号街车不能停在该停的地方,“给钱就开锁”让每个人都处于安全焦虑之中。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开锁为一些人找到了“生财之道”。一方面,开锁是一个技术活,有技能、有经验的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需要上门开锁服务的消费者具有“等不及”、“伤不起”的焦急与迫切,在商家面前缺乏议价权。来钱快、挣钱多的开锁生意犹如一个“香饽饽”,自然会吸引不少人进入这个行当“淘金”。

  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裹挟下,一些商家为了多挣钱,往往“给钱就开锁”。按照正规的开锁流程,客户需要填写开锁申请表,审核信息也很严格;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规则沦为“稻草人”。一些客户为了贪图方便不愿意在开锁前登记验证,开锁商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自然也愿意“给钱就开锁”。

  “给钱就开锁”收益不错,违规成本却偏低,为失范行为找到了足够的生存空间。由于我国目前针对开锁行业监管没有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现有的社会规范更多的只是一种价值理性上的倡导;开锁业务操作规范处于法律的边缘地带乃至空白地带,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行业自律;指望商家自己给自己戴上“紧箍咒”,无异于隔靴挠痒。

  开锁行业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在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今天,开锁行业也应被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论是推进“锁具修理工”的职业资格认定,还是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治理,抑或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那些有资质、靠谱的商家,当开锁前登记认证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给钱就开锁”才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