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服务站里的小家大事

03.12.2018  08:40

  青海新闻网讯 小家稳则社会安。在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西海都市报记者走进西宁市区的两家省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点),了解那些发生在维权服务站里的法制故事。

   未婚妈妈8次报警只求帮她做主

  这是长达半年的求助。管恩河从警13年了,第一次遇到一个未婚妈妈在半年时间里,接连8次在深夜向派出所报警。

  “我被‘老公’打了,求你们为我做主。”今年夏天开始,每过二十多天,虎台派出所出警队的民警就会向管恩河反馈,他之前调解过的那个未婚妈妈又报警了。一听到又报警,管恩河立马想到的是:这个未婚妈妈又遇上过不去的坎了?

  未婚妈妈小颖每次报警都说自己被“老公”打了,可当民警急急忙忙赶到她家的时候才发现,家里摔了个水杯或者摔了几个罐子,从现场可以看出,小颖和她“老公”又吵架了,而且还动了手。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小颖脱口而出,“不关心我”“不照顾我”“不给我生活费”。接连两次出警后,管恩河终于搞清楚了两人之间矛盾的起点:这是发生在两个刚刚开始谈恋爱的20多岁的青年身上的事,两人接触的时间并不长,感情不算稳固,匆匆在一起之后,小颖怀孕了。

  身在孕期,各种焦躁和不安困扰着小颖,加上她和“老公”都是来西宁打工的,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钱成为双方发生纠纷的导火索,一旦争吵就迅速变为指责,双方争执不下进而演变为摔杯子、罐子,甚至相互推搡……最后,小颖拨打110报警求助。

  为什么要隔三差五报警?管恩河一连8次上门出警,未婚妈妈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难处。她是外地人,在西宁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每一次和“老公”吵架以后,总想找个人给她“撑个腰”,帮她说几句话,给她“老公”讲讲道理,讲讲做“老公”的义务。她说的这些义务包括:和她结婚,给怀孕的她生活费,照顾她,陪她一起度过孕期烦恼,直到把孩子生下来。

  管恩河今年42岁了,知道两个人从相恋到结婚、再到生儿育女的过程的艰辛。听着小颖的诉说,管恩河的心也软了。他说,作为社区警长,有义务协调好辖区居民家里的纠纷,而自己作为年长的大哥,帮帮这两个年轻人也是可以的。于是,他多次劝说小颖的“老公”一步一步做计划,做一个合格的丈夫。

  很快,小颖和她的“老公”听从了管恩河的建议,两人选择了同时往前迈一步。小颖先回老家,争取家人的支持,之后再和“老公”一起考虑结婚的事情。前不久,管恩河得知,小颖已经回甘肃老家了。

  “有了家的依靠,男人的支持,他俩才能生活更好。”管恩河说。作为小家的一分子,每个人应该学法、守法,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游走在违法范围边缘,甚至伤人害己。

   多数妻子被家暴后不愿维权

  婚姻家庭和谐幸福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也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一大工作。

  管恩河说,虎台派出所几乎每个月都能接到四五起夫妻打架的报警,这些警情的受害人多数情况下是妻子。奇怪的是,作为受害者的她们,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要求警察为自己维权。

  这也是110家庭暴力报警点面临的最大困扰?有人值守,无人报警咨询或者维权。管恩河作为省级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点)的负责人之一,他发现夫妻之间吵闹、打架是经常发生的事,原本吵吵闹闹、有矛盾的夫妻,有的在一次打闹之后,走得更近了,关系更好了。

  在一次回访中,有名报过警的女性说,夫妻之间因为琐事而发生矛盾的时候,情绪激动,言辞激烈,行为过激,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可真正到了派出所民警上门的时候,两个人都无话可说了。而两个人大闹一场之后,双方已经没办法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了,这时候,就需要第三个人出场,临时调解家庭纠纷与矛盾。

  这个调解家庭纠纷与矛盾的人必须是夫妻双方信任的,在小区里有着威信的人。而在当下,小区里很难找到一个中立的、有威信的人来处理家暴矛盾。有报警人说,医生负责看病,城管只负责街区管理,而法院负责办理离婚案件,更多的时候,像夫妻打架这样的事情,似乎只有警察才有权来管,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作为受害人的女方愿意拨打110向民警求助。

  虎台派出所相关负责人查看出警记录后说,每个月所里平均能接到4起关于夫妻打架的报警,一年下来至少也有40多起报警。可实际上,事情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也没有人真正愿意让自己的老公、儿女的爸爸、两个家庭的儿子、女婿被警察带走,因为女方在被打之后,还要考虑个人、家庭的“名声”,所以基本不会要求派出所介入家庭矛盾。

  所以,就出现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点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妇女因为家暴而报案要求警方立案,而派出所也没有立案处理过家暴中的丈夫。家暴中的老公们似乎更容易被妻子宽容,而丈夫们也就这样逃避了惩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权服务站(点)负责人只能靠多次回访,调解埋藏在夫妻双方心底的矛盾。

   受伤小男孩维权案引发的思考

  去年,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分局东关大街派出所的民警们,就遇上过这样一起为儿童维权的案件。

  2017年4月,东关大街派出所接到一所小学老师的报警,他们班9岁男孩的胳膊、肩膀、胸部、后背、大腿、小腿,有青一块、紫一块的伤口,这些伤口上留下了被打、被咬、被掐,甚至被针扎过的痕迹。

  民警调查得知,伤口是他的养母造成的。随后,民警走访小男孩上过的小学、幼儿园以及邻居得知,早在2015年就有邻居、老师们发现,当时已经7岁的小男孩行动迟缓,胳膊伸不直,衣服穿不上。幼儿园跟家长沟通后,家长表示之后不再打小男孩了。

  此后,东关大街派出所民警走访调查,获得了多名关键当事人的笔录,证实小男孩的养母马某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而伤情鉴定显示,小男孩全身多处骨折,受伤严重,之后法院以虐待罪判处马某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三年执行。

  这起案件虽然是多部门联合协调办理,审查、判决的效率很高,马某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但对9岁小男孩的伤害并没有就此彻底停止。

  由于小男孩养父母家庭情况不好,当时法院考虑实际情况后,将小男孩仍交由养母抚养。但养母依然以小男孩调皮,在学校惹事为由,多次对小男孩实施殴打。妇联、街道办、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等机构介入后,养母对小男孩的伤害才稍稍停止,但已经9岁的小男孩,长时间不愿意回家,游走街头的情况时有发生。

  东关大街派出所也多次接到小男孩养母的求助电话,要求帮忙寻找小男孩。一连好几次,派出所民警在街头将小男孩找到后,通过长时间谈心,将他劝回家。即便这样,之后的日子里,小男孩想方设法逃学、逃离养母管束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今年夏天,妇联、司法、法院、派出所联合调查后,决定与小男孩的亲生父母见面。得知孩子至少在过去的两年里被虐待的情况后,亲生父母表示愿意抚养小男孩。之后,按照法律程序,将小男孩交由亲生父母抚养。

  东关大街派出所民警说,“今年,小男孩已经10岁了,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后,他的生活才刚刚走上正轨,他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在这起案件中,我们发现,在小男孩最需要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关键时刻,我们能否挺身而出,竭尽所能,帮他健康成长?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关注这些重新敞开心扉,拥抱家人,拥抱这个社会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