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形象大使款款走来

17.01.2017  21:03
来源:西宁晚报

 

 

 

  

  为啥要建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现在是啥样?2017年,还要干些啥?

  ……

  1月16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就媒体关注、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正向我们款款走来,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和典范,是青海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

  【小档案】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流经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面积,每年向下游输出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是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重地,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的原始生态系统,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

  为啥要建三江源国家公园?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等,经过持续保护保育,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青海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指明了治青理政方向。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真正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历史责任。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在是啥样?

  按照“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举全省之力、集各方智慧,高效快捷、强劲有力地推进,取得了七个新突破。

  新突破一建立行政管理新体制

  关键词:打破“九龙治水”

  我省从现有编制中划转354个编制,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合理划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园区管委会和州县政府的管理职责,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县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0个左右统一精简为15个。各园区管委会组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及资源环境执法局,实行集中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综合执法。

  新突破二完善生态保护新机制

  关键词:注重整体保护

  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提名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各类保护地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打破了各类保护地和各功能分区之间人为分割、各自为政、条块管理、互不融通的体制弊端,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统一的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新突破三创建生态管护新模式

  关键词:结合精准脱贫

  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基础上,制定了园区综合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照精准脱贫的原则,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新设生态管护岗位7275名,按月发放报酬,年终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同时,组建乡管护站、村管护队,实行乡镇村对山水林草湖的统一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

  新突破四构建规划政策新体系

  关键词:突出保护主题

  一方面立足当前、夯实基础,既大力培育生态文明伦理道德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营造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良好人文环境,又以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为抓手,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另一方面未雨绸缪、着眼长远,既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又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用制度来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目前,正在加紧编制起草《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

  新突破五探索全民参与新路径

  关键词:促进和谐共生

  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特许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主动性,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同时,继续推动生态移民,鼓励老人和小孩向城镇集中,减轻草场压力,逐步实现减人减畜的目标。

  新突破六实施资金保障新举措

  关键词:整合专项资金

  2016年,我省已安排1.4亿元用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室、卫星网络、巡护交通工具、野外巡护装备、生态大数据中心、森林草原湿地等本底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全员培训等项目;安排专项资金3529.8万元用于2016年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劳务报酬。同时,整合了三江源二期工程、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美丽乡村等项目的建设资金,并下达了近5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

  新突破七开辟人才培养新渠道

  关键词:强化科研支撑

  瞄准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和科技支撑作用薄弱这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最大短板,分期分批、上下结合,对省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30场次、2500多人次,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准和管理能力。

  2017年,还要干些啥?

  ◆坚持规划引领,形成总体规划体系。尽快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坚持法制保障,完善科学制度体系。制定并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坚持开放建园,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体系,明确标准和标准操作程序、指南和其他类型等标准化文件,指导标准体系的检核及相关标准的立项工作。

  ◆坚持项目优化,形成项目建设体系。投资10亿元资金,全力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2017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标志性建筑、保护站标准化、森林公安派出所、巡护道路、生态监测、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

  ◆坚持社会参与,构建多元投入体系。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做好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对国家公园进行社会捐赠管理。

  ◆坚持优化管理,健全机构运行体系。继续优化机构组织管理。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各园区管委会的职责。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体制试点和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执法人员、生态管护员等进行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增强理性认识,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同时,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省、州、县、乡四级培训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的编制等工作。

  ◆坚持科学建园,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在青海省生态监测网络平台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汇聚科学院及各部门有关自然和社会监测资源,用大数据手段做好国家公园管理、科研、宣教、服务等工作。建设并投入运行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室。

  ◆坚持量化管理,健全监测评估考核体系。及早动手制定试点评估工作方案、评估大纲和实施细则,形成省级总结评估意见,对试点内容、工作目标、评估办法加以细化,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和评估标准,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纳入中央财政准备方案,为明年完成试点评估工作夯实基础。

  ◆坚持夯实基础,建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体系。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的登记单元,开展对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试点和草场承包经营权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依法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建设统一的管理评估平台。圆满完成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严格保护要求下的社会和谐发展体系。制定创新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生产经营模式方案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方案,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有机畜产品加工产业及生态旅游业;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旅馆、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旅行社等经营项目,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加强牧民群众就业培训和引导,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参与生态体验、游憩服务和环境教育等经营服务,提高经济收入。统筹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个一批”措施,尤其要实施好生态保护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