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底色擘画西宁产业发展

28.01.2018  09:27

  青海新闻网讯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普及提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支柱产业”“抓住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机遇,把光伏发电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条条关于未来五年工作“经济发展亮点”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绿色产业”的勃勃生机。

  绿色,不仅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

  西宁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进程中,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奋力书写出一份绿色发展的崭新答卷。

   用绿色“敲开”世界大门

  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满腔“绿色”情怀的幸福西宁,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在生态保护优先中不断淬炼,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绿色经济的特色之路。

  2017年10月,西宁市政府在深圳五洲宾馆举办的“青海——深圳锂电产业对接交流会”,会议云集了来自全国各行各业极具代表性的129位企业家,55家金融、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代表及24家供应商代表。2017年11月,西宁作为全国唯一“主宾城市”,在无锡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大放异彩。一场场高端会议,传递出了西宁发展“绿色产业”最强音。

  触摸西宁绿色产业发展的脉搏,我们看到了一个从资源开发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之路大步迈进的西宁。这样的西宁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军人物的目光。澳大利亚工程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施正荣博士评价西宁是“光伏应用的热土和光伏创业的沃土”。宁德时代新能源董事长黄世霖分享在青投资心得时表示:“这里是开拓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乐土”……西宁正在用绿色产业“敲开”世界大门。

   绿色产业向西宁加速聚集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下,近年来,西宁优势产业脱颖而出,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金属冶炼精深加工、藏毯绒纺、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前10个月,全市规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08%、10.85%;上下游产业对接同比增长7.14%,规上工业产销率比上年同期增长0.11个百分点;规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0.4%;培育46户重点企业、44个重点项目纳入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西宁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显著变化。

  西宁坚持有效供给推动,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狠抓“1+N”改革方案落地见效,着力培育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经济增长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多巴城市副中心等经济增长极,拓展形成宁大(西宁—大通)北川高新技术产业、多沙(多巴—沙塘川)沿湟现代服务业、鲁多—西塔(甘河—鲁沙尔—南川)沿线特色优势产业三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

   企业增强在西宁发展的信心

  西宁绿色产业谋篇布局,增强了许多知名企业投资落户的信心。

  【比亚迪将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省人大代表、比亚迪公司副总裁何龙表示: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青海省“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青海省千亿锂电产业发展规划》《青海省推动锂电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青海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基础、重点方向及多方面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盐湖提锂、碳酸锂生产、正负极材料生产、锂电池生产到未来的整车生产等多方面布局,一条清晰的产业链已经显现,相信实现千亿锂产业的目标指日可待。

  说起比亚迪公司落户青海后的感受,何龙表示资源优势、气候优势、服务优势坚定了比亚迪在西宁长期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公司将在西宁不断扩大投资规模,计划把在西宁的投资从40亿元扩大到100亿元,在青海的整体投资将从原70亿元扩大到150亿元,各项目陆续建成达产后产值预计为600亿元,解决就业1万人。何龙说:“我们在西宁南川的项目于2017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时至现在,我们仍不畏严寒,继续赶工,力争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动力锂电池项目一期投产,该项目加上冬季施工期不足一年半,已经成功挑战了动力锂电池项目建设的不可能,投资落地效率创造了动力锂电池项目之最。”

  【立足青海辐射全国】

  在产业发展方面,近年来,西宁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其中,西宁经济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已形成了从上游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制造,到切片、电池、组件中间各环节产品生产,到石英坩埚、逆变器、铝边框等配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国内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这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而完善的产业链带来了产业集群式的发展。亚洲硅业、中利光纤,一家是生产高纯多晶硅的企业,一家是生产光纤预制棒和光纤的企业,听上去,分属两个行业领域毫不相关,但却携手创造了国内光纤行业循环经济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建立了全球首例多晶硅厂和光纤厂循环经济合作项目。

  省人大代表、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康表示:“我们还在更进一步考虑与盐化工产业的对接,如果可以将盐化工产生的氯气与光棒生产产生的氯化物进行循环,那将形成更大的产业循环链,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这样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将有利于改善区域经济的结构,增强所在地的经济实力。”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和信心,中利光纤持续扩大在青海的投资,从10个亿扩大到20个亿。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希望立足青海,辐射全国,未来更进一步拓展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