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编制出台《青海省高原清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

12.09.2015  07:31

  根据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以及我省实施“三区”战略部署,为加快高原清真产业发展,近日,我省编制出台《青海省高原清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清真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清真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清真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商贸中心、设计和认证中心以及国际博览中心;到2020年,清真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4户、15亿元以上企业2户;建成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清真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还明确了全省清真产业布局,将构建以海东为主的清真产业中心。以循化、化隆、民和等穆斯林民族聚集区为依托,综合考虑清真产业发展的环境、空间及区域优势等条件,突出黄河流域、高原地区和回族、撒拉族两大民族特色品牌,着力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高原特色的现代化清真产业中心。同时,建设西宁清真产品集散和现代产业服务中心。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国际清真产业园,把西宁建设成为集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清真产业集聚与产品集散地。另外,还将统筹其他地区清真产业协调发展。(解丽娜)

   相关新闻:

   打造向西开放先导产业——青海省高原清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解读

  根据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以及我省实施“三区”战略部署,为加快高原清真产业发展,我省编制了《青海省高原清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近日,记者采访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负责人,就我省清真产业发展的现状、机遇、挑战和规划所提出的原则、目标及产业布局、发展重点、主要任务等大家关心的热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我省清真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答:“十二五”以来,我省清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6%。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清真产业企业共计67户,完成工业增加值45.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6%。其中,以清真食品为主体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占整个食品工业增加值的45%。

  目前,全省清真产业中,已有“青海省著名商标”4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在民族用品行业,涌现了“布哈拉”、“雪舟”、“藏羊”、“柴达木”等自主品牌,其中“布哈拉”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40%;在牛羊肉加工行业,“可可西里”、“绿草原”、“马佳肴”三足鼎立,果洛“5369”牦牛肉已进入高端牛肉市场;在乳制品行业,“天露”、“雪峰”等5家企业的产能占全行业的比重超过90%。

  2013年,青海、宁夏、陕西、甘肃、云南五省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地方联盟标准已经实施,清真产业标准与认证体系逐步向区域合作及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问:当前,我省清真产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

  答:清真产业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一是清真产品市场巨大。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口25%以上为穆斯林,全球清真产业总产值超过2.8万亿美元,其中清真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食品行业工业总产值的17%。二是城镇化发展需求潜力大。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9.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7个百分点。随着我省东部城市群建设推进,清真产业的潜在需求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可有效带动高原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产业发展环境趋好。一是按照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省政府作出了“将清真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增长点”的战略决策,为清真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近年来我国与中亚、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经贸地区合作进一步加强,为我省具有优势的民族服饰、拜毯以及清真食品的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另外,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改善。一是2011—2014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均增长2.6%。2014年,草食畜出栏数较上年提高了7.3%,出栏率、商品率较上年分别提高了2.7、2.5个百分点。二是我省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双低油菜、沙棘、枸杞、青稞等农林产品资源和藏牦牛、藏羊、牦牛绒、羊绒、牦牛奶、蜂产品等优质畜产品资源。2014年,全省乳制品、鲜冷藏肉、精制食用植物油等产品产量分别达到了18.9万吨、7.47万吨、11.15万吨。

   问:规划明确了怎样的目标?提出了怎样的产业布局?

  答:主要目标包括,一是到2020年,清真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清真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清真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商贸中心、设计和认证中心以及国际博览中心;二是到2020年,清真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4户、15亿元以上企业2户;建成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清真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提出,要按照“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强化中心、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强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形成特色突出、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的高原清真产业布局体系。其中包括,构建以海东为主的清真产业中心;建设西宁清真产品集散和现代产业服务中心;统筹其他地区清真产业协调发展。

   问:我省清真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是什么?

  答:清真食品方面:

  1.肉制品:利用我省特有的高原藏系羊、牦牛资源,构建牛羊肉高端加工完整产业链条。推进牛羊肉屠宰高度集中,统一原肉预处理,全面实现冷却排酸。建立畜种自动跟踪监测系统、自动分级系统、真空自动收集输送系统和生产加工全程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2.乳制品:发展乳制品、奶酪等高端乳制品,提高乳清、乳糖等回收利用水平。推进乳业与枸杞、核桃等特色资源的融合,增加乳制品品种。3.传统特色食品:采用现代包装技术,实现传统清真特色食品产业化,重点发展清真炒面、油面茶等传统清真食品和馓子、牛羊肉粉汤等清真小吃。4.生物制品:发展以青稞、核桃、枸杞、沙棘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生产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5.方便食品:发展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的清真食品和风味独特、地域特色鲜明的休闲食品。6.清真焙烤食品:开发生产清真月饼、蛋糕等各式糕点和特色清真焙烤食品。7.清真调味品、食品添加剂:推进地方民族特色调味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扩大枸杞香醋、香料、清真火锅底料、牛肉酱等调味品和特色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规模。8.清真餐饮:推进餐饮标准化经营,支持有实力的特色清真餐饮企业走出去,在国内大中城市开展连锁经营,全力打造“拉面经济”。扩大和完善清真餐饮系列饮食,充分发挥“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的平台作用,定期举办美食节、烹饪比赛等活动。

  民族服装服饰和家居用品方面:

  1.民族服装服饰:发展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服饰,设计、生产不同档次的穆斯林节日礼服、表演服、礼拜帽,以及民族鞋帽、盖头、头巾、女士面纱等,培育和壮大传统民族服饰产业。2.毛毯:完善大白毛、绒毛原料和地毯的质量标准,生产手工地毯、装饰用地毯、壁挂毯、阿拉伯挂毯、礼拜毯、便携式旅行毯等。3.日用品:开发生产洗漱用品、沐浴用品、清洁卫浴、洗涤剂、消毒剂等日化用品以及餐具、洁具、炊具等厨房用品。4.家具:开发生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不同雕镂绘描装饰图案的家具。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务?将采取怎样的保障措施?

  答:规划提出,第一,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与资源保护,建立一批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完善农牧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特色资源保护。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强化品牌建设。第三,推动循环绿色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第四,加快推进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清真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认证机构建设。第五,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行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专业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规划明确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加大土地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和监测、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解丽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